文/冰果
這一趟旅行,我心中最美的憧憬是京都的「金閣寺」。因為之前看資料知道「金閣寺」曾經被一位學僧縱火焚燒,他毀滅這棟屹立五百餘年的傳世建築的理由居然是:「我對金閣寺的美感到嫉妒。」
在三島由紀夫作品《金閣寺》中有這麼一段(此書以那位學僧的角度寫):
「五月的黃昏,從學校回到叔父家,我可以從二樓的書房透過窗戶眺望對面的小山。山上長滿了鬱鬱蔥蔥的樹木,夕陽下,翠綠的山腰格外美麗,猶如立起的一扇金屏風。看到這樣的景象,我立即就聯想起金閣來了。
在照片上或教科書裡,我經常看到現實中的金閣。然而在我心中,父親所講的金閣的幻影,遠遠勝於現實的金閣。
父親從不曾說過,現實的金閣是金碧輝煌、金光閃爍的。根據父親的描述,人間再沒有比金閣更美麗的東西了。我從字面和音韻上理解著金閣,我內心裡描繪的金閣,在世間是獨一無二的。
當我看見陽光閃耀在廣袤的水田上時,我常想,這就是金閣的投影吧。福井縣和京都府的交界處,有一座吉阪山,恰好位於正東方。太陽從山頂上升起,京都在相反的方向。我透過山谷的晨暉,望見高聳入天的金閣。」
嘩!我心裡的期望非常高,以為金閣寺會令我傾倒。悲哀的是,正因為這樣,當我終於看到了金閣寺時,反應居然是:「啊!原來只不過如此。」原來金閣的幻影,真的遠遠勝於現實的金閣美。金閣寺當然是美的,可惜因為期望過高,結果失望了。就如看到傳言中傾倒眾生的美女時,發現雖然是美,可是卻沒有驚心動魄的震撼,不免感到慼慼然。
但是我也沒有時間多惋惜,導遊就帶領我們往金閣寺後頭走(前面是湖),然後繞了庭園一周,就出來了!本來還以為可以再好好看一眼的,沒想到之後就看不到了!可就因為這樣的驚鴻一瞥,金閣寺在我心中留下了缺憾的美。
說到被焚燒,就想到其實日本很多很多的寺廟或城堡,都是被焚燒、地震或戰亂毀壞後重建的,除了金閣寺之外,東大寺、大阪城堡、三十三間堂、清水寺都一樣,東本願寺還被火燒了八次、屢燒屢建!這一點,不得不欽佩他們的堅持和毅力,往往這些珍貴的建築物被毀壞後,就鍥而不捨的重建一棟一模一樣的建築物出來。過了幾百年,又成為歷史古跡、世界文化遺產。他們沒有坐下來哭、放棄希望,卻選擇立刻站起來,重新建設,這種頑強不挫的精神,用在哪,那裡就開花結果。由此可見,如果不被挫敗打倒,挫敗也只是一時而已呀!
不過,也有碰到滑鐵盧的時候。鐮倉大佛就是一個例子。導遊說,日本人聲稱這是一尊不愛被屋頂遮頭的大佛,且看我細說重頭:此大佛在一二四三年建成,原貌是木雕的,在一二四八年被雨水損壞。一二五二年,以銅重建大佛和木殿。一三三五年,大殿被水淹壞,重建。一三六八年又被水淹壞。一四九五年重建,又被海嘯毀壞。一六三七年,第三十六代住持重新蓋大殿,壯志未酬身先死。
因此鐮倉大佛至今,還是:「天是華縵。地是床。風吹微微。下雨當沖涼。」
從中得到一個教訓:盡人事而聽天命—遇到甚麼,盡力做好應該做的,然後就必須放開懷抱,不論成敗了。師尊不就常教導我們:「無為而為,就是認真的去做一切的事情,但成果得失並不計較,不放於心。」(載錄自《不要把心弄丟了》〈清淨比丘〉)如果一直執著著成果必定要和付出的代價相等,我想,要快樂也很難了。當然,先要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經盡力了,問心無愧?九分的努力,能換得一、二分的成就,就該滿足了,豈不聞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嗎?
而日本重建的寺廟古跡,倒有十之八九成功保留至今,也算是「不懈的努力終究可獲得成果」的激勵樣板了。畢竟,不努力,更是什麼都別想得到啊!如果動輒就放棄,金閣寺如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