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佛子
昔時白居易出任杭州郡,入山遇鳥窠禪師問道,禪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曰:「三歲孩童也曉得」。師曰:「八十老翁行不得」。由此可知學佛了解道理是不夠的。
自古以來學佛之人無量無邊,成就的人卻如鳳毛麟角。誠如李炳南老師說:「在台中地區二十年間,學佛、念佛人逝世者約二千人,而確有瑞相證明往生佛國者不超過二十人。」亦即光「信佛」「了解學佛的好處」是不夠,必須能下定決心,依佛陀所說去修行,才真能生死自在。
須知,修行道路上是有許多和世俗不一樣的。學佛及修行就是將不正確的行為改過來,所以最需要探討什麼是不正確的行為!
一、對佛學非常的博學多聞,但是對因果不懂得小心謹慎,這也是修行道上的一種過失。佛陀的教法就是使我們能夠消除煩惱,如果本身無法身體力行,那一切將是空談!
二、自認我修的比一般人努力,我的精進心鮮少人能相比,這也是修行道上的過失。不論一個人從上師那裡得到了多少教法,這些教法如果沒有開顯佛性智慧,內證覺悟,如何能顯出功德呢!
三、自認跟別人不一樣,愈來愈比別人強,這是修行上的障礙。如果一個人對持戒表現的非常謹慎,但是心中還有種種貪求慾望及熾盛愛慾,無法轉識成智,將因而障蔽自性。
四、常自詡感應愈來愈多,愈法喜充滿。這即使已經得到了許多的覺受,但是沒有真正拔除我慢,也是修行道上的障礙過失。
五、當已經獲得非常神聖的教法,未修未證,然後將這些教法傳給他人,可是自己並不實際去修,不但光說不練,未具成就,未傳承佛力,還去教導別人,也是一種過失行為。
六、看到別人修得好,修法層次高,並且辯才無礙,心裡不是滋味、難過、看不順眼,甚且內心起了嫉妒心、心生譭謗等等,雖然進入佛法之門,但是還有執著心、分別心和瞋恨心,這就枉費入佛門修行。
佛教的修行途徑:「信、解、行、證」,其關鍵在於「行」與「證」,「信」與「解」是屬於佛學上「知」的層次而已;唯有「行」與「證」方是學佛上了脫生死之不二法門,我們不可不知也!唯有依照佛陀所開示的教法去力行,方為正信弟子。
談禪說法者,大多講佛學,卻不肯學佛,甚至輕視佛行,不明因果,這大概是社會上存在的弊病吧!既然如是,你我真為了脫生死而學佛的人不可不仔細分辨。當知學佛所貴在真實不虛,盡除浮華,道心堅固。一般人不明佛法者,未忘名利,求通求變,存此妄想,有此用心,豈能契合佛陀無上真理?
總之,在纏縛中的我們,常常像一無頭蒼蠅般在名利是非、人我得失及分別取捨中亂闖,心念不淨,為境所轉,作不得主。有道是:「一切境相,如幻似泡,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念偏差,前功盡棄。」願與同修共勉,精進修持,淨嚴持戒,破除無明,同證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