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鼎法師
師尊在第一百一十五冊文集《明空的大智慧》中寫道:「在大海波濤的娑婆世界,我們尋找的,畢竟是真理。真理大家都想找,你找,我也找,找到了就是覺者,找不到就是凡夫。」
當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找到真理,領悟到原來眾生個個平等,個個都有佛性,可謂是同體;你是佛,我是佛,你我都是佛,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只是被貪瞋癡所蒙蔽,才不明白自身的本來面目。所以,一切都是佛的化生,源源不絕。
而這娑婆世界科技再進步,人文再多姿多采,如果大家不能相互呼應,同心協力,取長補短,扶貧助弱,一切的發達都是沒有意義的。佛教言說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提醒我們—大家本是同體,本來應該互相照顧、互相幫助的。
在這世界上,人能被社會需要,能夠有份功能,為人類付出,才是最幸福的人生。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角度來評論,古德常云:「真聖賢,決非迂腐;真豪傑,斷不粗疏 。」
師尊一再諄諄告誡我們,要活著一天,快樂一天;活著一天,修行一天;活著一天,感恩一天。人生何為貴,感恩擺首位。人的一生,就是父母與社會的恩賜,我們應當時時飲水思源,多為眾生著想,心存感恩之心,否則就白費了一生。
筆者在二十三年來的任教生涯中,我本人處處以培養有出息的下一代為根本,灌輸四維八德、禮義廉恥諸觀念,讓他們將來對社會大眾能付出一分力、一分熱。在國立中專六年任教中,對象是中下層階級的下一代,都是原住民,他們經濟上的拮据,使孩子們事事都能艱苦奮鬥,互相幫助,他們的同舟共濟精神,往往感人肺腑。
在那間國立學校,本人是唯一的華族教師,印尼原住民大多數都崇拜華族,認為華族有特別的智慧和超然能力,所以事事都樂意向我們請教。剛巧在醫學上也略有研究的我,能得同事們的信任,經常幫助他們解決健康問題,介紹一些中國傳統成藥讓他們服用,儘量節省他們在健康醫療上的開支。
學校裡有位得第三期乳癌之女教師,其病況嚴重性已達骨髓。看望她時,她深重祈求施些妙藥來減輕她左手骨髓神經的痛楚,其實命如風中殘燭的她,也自心明白生命的脆弱。我自己當場被愣住了,到這個地步,哪有聖丹妙藥能治療,可是她的誠意和經濟上的拮据,發掘我內心深處的同體大悲心,一時靈機一轉,突然想起「阿彌陀佛」聖號(當時未識《真佛宗》),但考慮他們都是回教徒,只好用試探的口氣:「這是無上的治療法,應一位佛的願力,稱其佛號,祈求慈悲救濟,一切和宗教無關。」就教其持誦「阿彌陀佛」聖號的方法,多持幾句,就能早日解除痛苦。
結果,出乎意料地,這件事過了半年多,已退休的我,應學校的邀請,來學校赴邀,在校園中,碰見已是另外一個面貌的她,全身充滿朝氣。問其健康如何?她回答說:「謝謝照顧關心,一切已經無礙。」細談後才知當初她是不分晝夜,拼命唸佛號的,因為多唸一句,就消除些許痛楚,眼前的奇蹟就是她努力持誦的結果。
其實,自小的我,每聽到別人家裡發生意外事件或不幸的事情,我的直接反應就是痛心疾首,熱淚盈眶。例如看到電視上報導台灣的九二一大地震、南亞大海嘯或最近的四川大地震等等,雖然一切與我無關,但我的直覺反應是如置身其中、恐怖難忍、觸目傷情、痛心疾首、熱淚盈眶。想必這就是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反映吧!
六度萬行之忍辱,是每一個真佛行者的大考驗。佛學中有句誡言:「忍辱收珍寶,瞋他捐福田;高心難見佛,下意得生天。」 這是佛陀諄諄教導我們,要能忍辱負重,這等於是得到了舉世珍寶。千萬別與他人針鋒相對、起爭執,它將使你丟棄多年所積的福德,以至功虧一簣;如果目中無人、恃強凌弱,那就將難於成就佛道,若能忍辱扶弱,忍辱負重,來世必生天界。
謹記:「一念慈悲,即是福田在前。一念容忍,即是無量功德。」與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