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利捐錢或捐物孰優
■文∕林立人
有一對老夫妻年輕時失學,在工作職場中努力工作,雖小有成就,但總認為一生中沒讀到書是他們夫妻倆心中的最大遺憾。於一次無意看到電視中反映貧苦學生的紀錄片,再一次深深觸動他們的內心,決定要資助一位貧苦優秀的大學生,讓他能完成大學學業,間接完成他們求學的心願。
經過他人轉介聯繫上一位大學生,得知是一位優秀的學生,老夫妻決定贊助。也把錢寄往此學生的居住地址,當錢寄到第三年時,老夫妻聽聞這位大學生被開除了,他們心中很不解,心想是否每年寄兩次的錢寄錯?還是學校學費太高,寄的錢不夠使用。經過與校方聯繫及該學生周遭朋友得知,這三年來,這位學生從未繳交過學費,反而將這對老夫妻寄給他的錢都拿去吃喝玩樂與戀愛花費上。
這種狀況並非偶然,此類狀況在這社會無所不在,許多人秉持自己的善心、辛苦積攢的錢去幫助扶助弱勢,但有時成效不彰,甚至讓自己陷入尷尬局面,讓自己的善意澆了一盆冷水。
以上故事並非告知大家捐錢不好,而是我們自己的善念愛心必須量力而為,即視情況捐贈(金錢或實物)。例如:筆者本身擔任國小學校家長會成員,每一個學年總是會宣導衣物或玩具及物品資源回收,經過整理後,再聯絡相關單位捐贈,並教育國小學生把自身周邊有限(用不到)的資源,捐出給急需民生物品的偏遠地區,再結合課堂教育讓小朋友知道「施比受更有福」的觀念。
現今台灣有許多社福機構需要社會善心人士的捐款幫助,社會上許多我們看不到弱勢族群,雖社會不景氣,但有心的涓滴之捐始終能積少成多,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台灣的溫馨社會就在你我心中的善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