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們只有人民幣150元的薪資—薪資的決定
■文∕林立人
記得多年以前筆者出國跟團旅遊到大陸某地,進去一家餐館坐下來吃東西,眼望四方,餐館人聲鼎沸,幾個年輕服務生跑來跑去,端盤子、擦桌子、倒茶水、拖地板等事,忙得不可開交。我看著他們一個個稚氣未脫,臉頰中流著汗水,我很好奇問其中一位正幫我服務的服務生:「你們的餐館生意這麼好,老闆一個月給你多少薪水?」服務生靦腆看著我回答:「三百元人民幣。」
我低頭不語吃完餐點,在餐館旁邊我看到一位賣烤肉的年輕人,買支烤肉順便隨機問了年輕人:「一個月賺多少錢?」年輕人回答:「不多,三百元」,我正納悶薪水那麼少?怎麼過生活?旁邊的大陸導遊跟我說:「先生你認為這薪水少嗎?我們家鄉的棉被廠女工只有一百五十元。」我心想:「這是老闆剝削員工故意降低薪水?還是公司行號對勞工需求的一種因素呢?」
按照經濟學者的說法,薪資是勞動的價格。在勞動市場,工人提供勞動這就是勞動的供給。企業主雇用工人,這就是勞動需求。當勞動的供給與需求達至平衡,就決定了市場的薪資水準。簡單的來說:就是供需法則;由供給、需求的平衡來決定薪資的多寡。
所以說由以上餐館老闆付月薪薪資給服務生三百元,還是棉被廠老闆每月支付女工一百五十元,薪資的高低與否,取決於勞動的供需情況,再加上因工作性質因素,薪資多寡也會影響到;通常而言:事情簡單可取代性高的工作,薪資通常不高,反之亦然!
不論台灣或世界各地現今飽受不景氣的影響,大學生也即將畢業進入就業市場,求職人數眾多,但是就業市場能吸收那麼多的人嗎?也必須視景氣好壞來評估各企業的人才需求,這樣就會影響就業人口多寡的問題。當景氣好,企業人員需求增加,薪資水平維持一定水準;景氣不好,企業裁員,薪資水準下降;這是不變的真理。
這時就業者及求職者的價值好壞就會浮現,當你的本職學能符合企業需求與看重,相信企業會相對付出薪資與保證來留住人才。最後引用國內大企業家〈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先生在〈台大法律學院〉新館啟用典禮中曾提及,社會新鮮人看待工作,薪水多少固然重要,但不是全部,如果評估工作是職涯規劃中重要的起步,「就算沒薪水也要去」。這句話蠻令人省思,與讀者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