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饅頭
去年八月到〈西雅圖雷藏寺〉參訪學習,師尊慈悲賜福,我們可在關島成立美國〈圓覺堂〉,當時是半喜半憂,喜的是師尊再給我們一次機會,讓我們可以重新出發,憂的是不知如何開始?幾十年前走入佛門至今,就一直認為度眾應先自覺再覺他,否則以盲引盲,會誤導眾生;若師尊這一世沒有倒駕慈航,這種擔憂是合理的。
一般而言,知識是可以傳授的,但智慧是不可傳授,因智慧是一種思考的作用或是一種思考的模式。佛法若當知識來傳授,則謂之佛學,即使得了佛學博士,對修行而言仍是沒有幫助;佛法本質上是屬智慧的而不是屬知識的,因此對修行才有幫助。修行是自己修正自己的行為,任何其他人都幫不上忙;修行上需要的佛法是智慧的而不是知識的,因此修行的真正難度是在智慧不可傳授。
這並不表示佛法不能說,善知識仍然可傳授的,就如同萬有引力的作用,在牛頓描述它的現象之後,才知道它的存在,事實上在未描述之前它亦存在,但我們只有透過牛頓的描述,才能理解萬有引力的作用。佛法的善知識亦是如此,善知識不是佛法,卻是佛法的指標,指引我們修行的方向;如同用手指指月,手指雖不是月亮,但順著手指的方向,我們卻可以看到月亮。
師尊強調,皈依是理解佛法(經律論)的根本,理解佛法是實修的根本,實修是相應的根本,相應是成就的根本。我們應很慶幸,只需對師尊的二百本文集和無數的開示,仔細認真的研讀,即可縮短我們理解浩瀚的佛經主旨的時間,有師尊的正確指引,即可提早走上實修的道路而不迷失方向。
即使我們至今對佛法仍未有深入的理解,實修的工夫尚未到家,相應更是若有若無、斷斷續續,成就更不用說,尚離得很遠,我們仍然可以度眾,只要有系統地介紹師尊的文集和開示,讓他自己和師尊相應。所以,現在的我認為度眾並不困難,我們的工作只需提供他正確認識師尊的「緣」,有此機緣之後,度眾任務才正式展開,成功與否完全靠他自己的「自度」。
我們常講因果,認為有「因」才有「果」,而忽略了「緣」。事實上必須有「因」和「緣」才可能有「果」;如同種子是因,而土壤、空氣、水和養分是緣,只有種子沒有「緣」,是不可能發芽、成長、茁壯、開花和結果。度眾上亦是如此,被度的眾生自己是「因」,我們提供的善知識是增加他們的「緣」,而要將善知識轉化成佛法,變成智慧來修行是他們的事,就修行而言,我們是幫不上任何忙。不要將我們看成他們修行成就的「因」,應認為我們能做的是提供他們修行成就的「緣」。
師尊最近的開示強調,要明心必須實踐「無我」。「無我」並不是知識的名相,而是智慧的作用,度眾時把自己看成別人修行的「緣」,就能看「輕」自己,這也就是在實踐「無我」。反之,把自己看成別人修行的「因」,就是看「重」自己,這和修行是背道而馳的,如此就會愈修愈「有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