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峽尊者尋訪金洲大師記
■文/上玄
阿底峽尊者(Atiśa)在印度時,就已聽聞到金洲瑟林帕(Serlingpa)上師悟道的思想教義。瑟林帕(Serlingpa)上師也被稱為「達摩克里提」(Dharmakīrtiśrī),當時瑟林帕(Serlingpa)是國王宗教領域的顧問,中古世紀印尼蘇門答臘在室利佛逝(Śrīvijaya)王國時繁榮昌盛,首都在Śrīvijayapura(巨港Palembang),首都Śrīvijayapura不僅在當時是東南亞的海上政治和經濟力量,這座城市也是佛教文化的主要中心。幾個世紀以來,來自印度和中國許多僧侶學者經常前往該地區研究佛教教義和修行。
約公元一○一二年,阿底峽(Atiśa)從斯里蘭卡出海前往印尼的蘇門答臘,尋訪金洲瑟林帕(Serlingpa)上師門下學習佛法。阿底峽尊者搭乘一艘船,隨從有一百二十五位大眾部(Mahāsāṃghika)的弟子,在危險的海上旅途中,這艘船和同行的人受到了大自在天之子的障礙。起初,阿底峽冥想愛和慈悲來降服海怪,然而,這種方式卻不成功。阿底峽(Atiśa)曾經在傳記裡描述經過:
向彌勒菩薩和觀世音菩薩致敬!我比丘吉祥燃燈智(Bhikshu Dipamkarashrijana)乘船旅行了十三個月,然後到達了蘇門答臘尋訪瑟林帕上師(Serlingpa)。航海經過五個月之後,濕婆之子席捲了巨大的風暴,阻止了我繼續執行菩提心的使命。此外,他以巨型摩伽羅(印度神話中的海獸)的形式出現,阻止了我,並發出了閃電。當時,我對愛與慈悲進行了冥想。結果,風暴平靜下來,看到六片巨大的閃電被困在天空中,無法墜落。但是,摩伽羅成功阻止了我們的前進。同時,狂風使我們的船在狂風中懸掛旗幟時變得非常不穩定;搖晃、搖曳,在空中跳躍,在海底沉沒。放下四個角上的四個桅杆,放下四個大石頭,將船錨住。但是氣氛變得更加令人恐懼。四個角落都傳來可怕的聲音,接著是閃電……。
阿底峽尊者受到他的親信弟子Kṣitigarbha的祈禱,開始冥想閻魔尊(Yamāntaka),不動忿怒尊(Acala)及度母(Tārā),最後以紅色閻魔尊(Raktayamāri)來降伏克服這些障礙。阿底峽在傳記裡描述:
我(阿底峽)把自己變成了薄伽梵閻摩尊,紅皮膚,大肚腩,烏黑的頭髮,紅眼睛審視著十個方向。像我一樣,其他的諸尊也舉起他們的武器,擺出忿怒的姿勢。我們的右手持著金剛杵,高舉向天空;我們的左手拿著套索,用忿怒的手印指著。我們從那裡把金剛杵拋向空中,金剛杵在空中旋轉,撞在山上,摔成碎片,然後墜入金色大地的深處。此時,大海劇烈地震動,海水被大海獸的血燒紅了,而大海獸的骨頭卻被剝去了肉。然後,那個海怪以一個臉色蒼白的年輕女子形象出現在船上,她鞠了一躬,兩手交叉說:「啊,忿怒尊!你擁有強大的力量,無比仁慈,萬物的唯一保護者,我怕得要死。現在我求你,饒了我吧!」
當危險的恐懼過去後,阿底峽的船升起了四張大帆,把青銅錨拉進船裡。然後,日夜順風航行,連續在大洋上度過了兩個半月。又有七月之久,從開船的時候起,就遇到暴風,使阿底峽的船耽擱了航程。然而,當阿底峽和弟子們向三寶、空行母和護法祈禱時,暴風雨平息了。但是,由於沒有順風,不得不在那個地方待了半個月。阿底峽與弟子們又一次以彌勒菩薩和觀世音菩薩為祈禱的對象,順風航行,又航行了兩個月二十六天,終於到達了陸地。
航行經過十三個月,船終於抵達蘇門答臘占碑(Muara Jambi),阿底峽就直往西藏贊普曾經建造的蘇哈加提金色佛塔,它的北面是蘇瓦納德維帕森林,南面是美麗的蓮花,西面是茂密的竹林,東面是鱷魚國。在那裡,瑟林帕上師(Serlingpa)的六個弟子住於三昧。阿底峽(Atiśa)在那裡待了十四天,並詢問瑟林帕上師(Serlingpa)的生活情況。阿底峽(Atiśa)最初有十二個月並沒有見到瑟林帕(Serlingpa)上師。阿底峽最終遇見瑟林帕(Serlingpa)上師是在一個特殊的場合,是在一個超過五百名的僧人出席的簽字儀式中見面。由於前世的關係,他們相遇時就認識了。當他們拜見時,瑟林帕上師發出許多祝福與加持,並將他的手放在阿底峽的頭上。瑟林帕上師問阿底峽,如果他能接受冥想的訓練,在愛和慈悲中覺醒,強調在三年內阿底峽能夠擁有超勝的能力。瑟林帕上師接著問阿底峽,是否能夠在蘇門答臘住上十二年。阿底峽肯定的回答上師的問題,然後阿底峽收到黃金的釋迦牟尼佛雕像作為禮物。
阿底峽跟隨瑟林帕上師學習大乘佛法,瑟林帕上師是他最親愛的上師,十二年中,阿底峽於一切大乘深法盡學無餘,學習《現觀莊嚴論》,《集菩薩學論》,《入菩薩行論》等諸不共教授。以清淨增上意樂,修自他互換菩提心之不共教授,也從瑟林帕上師獲得。住在那裡還有許多僧侶一起生活,阿底峽(Atiśa)曾經在傳記裡描述經過:
然後我阿底峽(Atiśa)看到比丘(Bhikshus)跟隨他們的上師從很遠的地方遊行。他們穿著三件長袍,穿著得體。每個人都拿著一個水容器和一名工作人員,有五百三十五名看上去和阿羅漢們一樣親切。上師身邊伴隨了六十二名沙彌。總共有五百七十二名僧侶。一看到這件事,我就彷彿看到佛陀被眾多阿羅漢圍繞著。這是多麼令人愉快的一幕!…
然後我們去了僧侶的住所,銀色陽傘宮,就座。在我們定居之後,上師向我介紹「緣起」的特色,他從《現觀莊嚴論》的五個章節,開始了他的教導。住在銀色陽傘宮,我繼續進行聆聽,專注和冥想的練習。瑟林帕上師在整個練習過程中為我提供了指導。
特別的是阿底峽(Atiśa)從瑟林帕(Serlingpa)上師學到七種因果的菩提心,阿底峽由於瑟林帕上師獲得了心靈的寧靜和菩提心的本質。阿底峽最重要的上師是瑟林帕(Serlingpa),他的名聲廣為流傳。阿底峽在印度時就已經聽說過瑟林帕上師關於慈悲和菩提心的教義,他確信瑟林帕是他無限生命中最寶貴的上師。當阿底峽聽到瑟林帕(Serlingpa)這個名字時,都會將舉高雙手祈禱,並頂戴流淚感激。
公元一○二五年阿底峽回到印度時,他帶回了至少七件上師的著作手稿和各種神聖的物件。阿底峽也帶回了幾個瑟林帕上師(Serlingpa)深奧的佛教教義和儀軌的文本。其中包括度母(Tārā)、不動忿怒尊(Acala)、嘎納巴底(Gaṇapati)的修行儀軌以及手稿等。
參考文獻:
Atisha A Biography of the Renowned Buddhist Sage.
Thubten Kalsang, Rinpoche. (Author)
Muara Jambi_ Where Atisha Studied in Indonesia — Study Buddhism.
Elisabeth Inandiak (Author)
Atisa and Tibet: Life and Works of Dipamkara Srijnana (alias Atisa) in Relation to the History and Religion of Tibet with Tibetan Sources.
Alka Chattopadhayaya & Lama Chimpa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