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徵
在紙醉金迷、物欲橫流、五花八門、染雜迷惑的萬花筒世界中,俗謂:「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誠不謬也。每日打開電視新聞,或翻閱報章、雜誌,都有報導,一些怵目驚心的兇殺或膽大包天的劫色、姦殺案;慘絕人寰的弒親殺子、六親不認、亂倫案、為錢財賭命的搶劫,和令人不解的自殺或飆車族的毀損他人的財物或打人、殺人、放火的案件;那些案件已習以為常,並非新聞一言以蔽之,社會已欠缺一分安祥清淨或已無安寧了,那即是新聞也。
致使負面的教育問題,層出不窮了,可是這些案件是不必發生而發生,是因一時的無知,而造成終身的遺憾!有的是宥於物慾的誘惑而不知足,以及過度奢求而種下如此惡果。孔子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無知人世,大多以不知為知之,不承認不知,來粉飾太平糊裡糊塗,敷衍了事。即老子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強名之曰道:「以強辭奪正理,倔強而不服輸。」
總而言之,這都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失敗,一連串問題所衍出的產物,是國家應有之責任,社會亦有責任,學校與家庭間應有責任,甚至人人都有責任;而宗教既然是社會的一大成員,更應該負起勸導與教化,啟蒙振聾,移風易俗的責任。
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改善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的崇高使命,是我們必盡的一分責任與任務。
今蓮生活佛以二○○冊文集,承接佛陀文字般若,化人間熱惱為清涼使命,殷憂啟教,著書立說,力行慈航之引,提斯覺路,行範金科玉律,期作醒世明燈而立振金鐘拯沉淪於苦海。多少勸化為警心之木鐸,博施惠澤,寓善惡之報應而驚醒迷濛。
期教化人心之目的方針創舉心願,應逢佛燈。主旨在於弘揚中華傳統固有道德倫理,教義佛陀濟世精神與提昇社會道德價值觀念,啟發綱常人倫,開譯宗教文化嬗遞道統,企盼潛移默化,積極的在尋覓追求藏傳密教信仰落實生活的探討。
在關心鄉土宗教禮俗文化意識形成氣候的今天,宗教導正心靈教學已然成為必要的課程,且展現最實誠深厚情感的行動:關懷監獄受刑罪犯心靈的提昇,用愛解凍人犯冰冷的胸懷;送書到監獄。
這種正己化人,體恤關愛身心窘迫的監獄受刑人,不致因為心靈的空虛,而枯萎以致再次道德淪棄,冀希以「樹德務滋,除惡務盡」之心,望盼芸芸眾囚黎,皆因此良善立意,因博覽書籍,深入感悟的獲益而遷變,增長慎思明辨的智慧,體察澈悟苦往迷誤,進而,立志向善,戮力重生,才不枉縲絏繫身,囚禁之挫苦的教訓,不枉然虛度,積極面對未竟的人生行旅!
這是究底尋根的智慧。不僅從社會心靈的解脫桎梏,更自黑暗環境給予一面光燦,而且認養蓮生活佛文集,送給監獄中的「朋友」,使我們心中充滿法喜,社會變得更祥和。感受:人很渺小,愛卻很大。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我們都知道,受刑人在監獄裡,失去的只是行動自由,如果心態性格未曾受到感化,遷變觀念習慣行動,進而自心裡虔誠相信「能改,願意改」社會大眾才會「給予機會,願意多給機會」,否則,出來之後,對這個社會仍然會是個負擔,而且愈形如沉重包袱。
因此,他們需要開悟的書籍,正面而有其「實義」的書籍。敲開鐵牢心靈的視界,用於身心靈的殷鑑方向;心靈的療癒,才是重生的第一步;而蓮生活佛的簡單傳法,各式各樣化人間熱忱的比喻例舉,可以改變他們的人生態度,從消極轉變為積極,從負面轉變為正面,從灰色成彩色。透過蓮生活佛文集列舉範例,讓他們認清自己,轉變自己。他們將以不同的觀點來看待這個社會。這才是真正能夠使他們「從心重新做人」的正確方式。
鼓勵受刑人閱讀,參加蓮生活佛與雜誌社合辦之文學獎,更讓受刑人透過書寫,在文學裡泅泳,回憶和夢想,得以漱洗沉澱,更像一群溯游的魚群,向陽光多處游去;走過坎坷幽谷復歸社會。
這樣只花一點點代價,就能改善一個人,免於社會眾人一分恐懼,多一分祥和,何樂而不為呢?
這種最符合經濟成本效益,以最小的投資,獲取最大的利潤,這樣的事,是比任何不實際的口號,口水之爭,來得實際,並且印證,「法律只管下游,宗教才能導正上游」,況且,蓮生活佛的書籍,在獄中均受到普遍獄友、所方熱烈迴響。
蓮生活佛的文集是主流讀物,在這熙熙攘攘壓力無窮的社會,大家需要心靈讀物,只有心靈讀物適合所有的人,就像世間最珍貴的幾樣東西,例如陽光、空氣、積極的人生觀。你不會缺乏空氣、陽光,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擁有積極的人生觀,而這正是蓮生活佛文集所能提供的,凡事都看積極面,這種人最幸福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認為一個幸福家庭,必定擁有一部佛經(或聖經),以及一冊蓮生活佛文集。因此這文集就是主流書籍。你會在辦公室看自己的專業刊物,但休閒或心靈空虛、憂悶不得其法時,慾念雜攘紛紛,惑困於各種試煉時;身為行止舉棋不定時,這文集是一本讓你放鬆心情,心靈解迷開悟,同時吸收生活佑識與智慧,達到幸福情境的好書。
因為蓮生活佛文集,這二○○文集巨冊中的智慧,讓人了解生活的陷阱,生命的遠景,以及這娑婆世界一切增進身心靈幸福的事物,具有提供持久的價值:內容清新簡單,情感真實,一個一個來自於凡眾人間的故事,使我們在當中看到我們與別人的相同,也看見不同,讓讀者的視野與聖人的世界同步,這可能是全球宗教界的創舉,這是現代正傳佛教提供給我們的一個情懷,在濁世滔滔裡,令人益發覺祂的偉大和價值。
李遠哲院長說:「辦一本好雜誌,有可能比辦一所大學,對社會影響更大。」同理,一本好書,可以說是「善的循環」,影響所及,無遠弗屆,因為蓮生活佛的文章中,每一篇就像是生命裡的幸福饗宴,只要其中的一篇文章,就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蓮生活佛的文集,不僅鼓勵大家過正面的,幸福的生活,一路朝著善的境界前進,我相信這樣的書籍多一點,社會就會幸福一些。這文集不僅能令人咀嚼再三,深思回味的好書,字裡行間不只流露令人幸福洋溢的溫暖筆觸,還有打動人心的深刻情感,以及各式各樣解迷開悟的比喻,每當心情低落或生活陷入低潮時,總是令人習慣性的拿起文集翻閱「悅讀」,在一篇篇激勵人心的好文章中,重新找到鼓舞自己的正面力量,重新看見人生的美麗風景。
蓮生活佛祂自己也不諱言地說:「我的教導非常容易了解,而且也非常容易實踐,在我的話語裡有一個原則,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曉喻,都有一個系統……因此,即使我穿著粗布衣服,但是胸中卻懷著寶玉。」
的確,蓮生活佛的教導非常容易,你我找不到比祂更多元、更容易的教導。由於那樣的簡單上手,所以人很容易錯過祂,忽略祂的重要,還有人甚至誤解祂,一些不瞭解、不願意深入解讀的人,甚至還利用各種事件,暗喻誹謗攻擊祂。
但蓮生活佛一路行來,仍然一派幽默的面對,這些攻訐、誹謗、污蔑的言詞輿論,祂認為,只要知道自己是寶石即可,大可不必在意,外界紛紛擾擾的塵埃,這又是何等的胸襟與情操,反倒是,一直鼓勵和要求,大家做好自己的本分,扮演應有的角色作為,這又是何等慈悲包容的陽光態度。
蓮生活佛說:「當智慧可以包容壞的、痛苦的,生老病死的打擊時,就進入了一個最美的世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我們眼前所見到的樣子,是因為有這樣的因緣,才形成如是的世界。但是有智慧、有覺知的人,在波動、散亂、不安的世界裡,也能有和諧、統一、安定的心靈,那是由於有清涼的心眼,一個真正清涼的人,走到哪裡,哪裡都是清涼的。
清涼心,就是清淨心。清淨心看世界,是活佛獨具慧眼,在尋常飲水之間,落實佛法的見地與體驗。以清涼心、清淨心觀照紅塵,處處流露出智慧之美與悲憫的芬芳。
清淨心,就是菩提心的開始!
菩提心是風,吹撫受傷的創痕。
菩提心是雨,滋潤乾渴的心靈。
菩提心是山,翠綠,而有不動的氣慨。
菩提心是水,流動,而有不變的本質。
菩提心是陽光呀!溫暖、光明、平等、清淨、廣大、遍照,有源源不絕的生機。
菩提心是彩虹呀!在黑夜過後,騎過草原的上空,給我們美的認知與救贖的證明。
當一個人發起菩提心,風雨、山水、陽光、彩虹,生命中的一切都具足了。
當一個人發起菩提心,是栽植了廣大的、繁花盛開的心園,可以欣賞花的開謝,也可以剪花自賞,可以把花送給需要的人。
菩提心,是學佛人的初心、歷程與目標。像認養蓮生活佛文集,送書到監獄的「愛」。
讓我們把學習自蓮生活佛的菩提心,在生命中處處開菩提之花。
讓我們把蓮生活佛二○○文集,教會我們的人生課程,活用於生命中,在風雨山水中生活,常保內心的彩虹,有陽光一樣燦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