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壁畫的故事-文殊問疾於維摩詰(二)
文/世殷
維摩詰聽言,運用神通力,向須彌相世界的須彌燈佛借取寶座。須彌燈王佛當即將三萬二千師子寶座,送到長者的丈室中來。室內大眾,都有座位。
舍利弗親眼看到這驚人之神力,禁不住對維摩詰說:「長者啊,想此一丈見方的斗室,竟能容下如此之多的寶座,真是不可思議!」
「舍利弗,諸佛世尊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解脫之道。」維摩詰長者說,「如菩薩修得這種解脫之道,就能將須彌大山容納於芥子之中,而不需什麼增減。還能將大海之水注入一毛孔中,而不影響魚蝦等在水中生活的本性。這也是由於須彌山和大海自在無礙本性的緣故。」
正當維摩詰與文殊菩薩和舍利弗等人在論說大乘佛法之精妙時,居室之中忽現一天女,將無數鮮花散於大眾身上。令人奇怪的是,鮮花飄至諸菩薩身上隨即墜落;但飄落在諸大阿羅漢弟子身上的鮮花,沾在身上。諸大阿羅漢弟子用盡一切神通力,也抖不掉鮮花。
散花天女見此情景,對舍利弗等諸弟子解釋說:「這些天花本來就體現了如來妙法。鮮花本來無所分別,可是你們各位自己卻產生分別之想。你們看那天花不沾菩薩眾身,是因為諸菩薩已經斷絕一切分別之想的緣故。」
接著,兩位大士和眾菩薩弟子討論,如何修習才能通達佛道?大乘菩薩怎樣才能「入不二法門」等大乘佛法的精妙深奧的教義。維摩詰長者在談論中,闡揚了大乘佛法的般若性空思想,指出了聲聞弟子們滿足於自我解脫以及在修行和悟境方面的執著,解釋了大乘不二法門的內容和修行方法等等。大家對維摩詰長者的高深智慧和口若懸河的辯才十分佩服。通過這次聽法,與會大眾都獲得了很大的教益。
此故事繪於「維摩詰經變畫|文殊師利問疾品」。敦煌壁畫中的維摩變,是更具鳩摩羅什譯本【維摩詰所說經】繪製的,主要表現得是「文殊師利問疾品」,也就是【維摩經】的核心部分。
大概情節是,在毗耶離城有一位居家信佛的大居士,名叫維摩詰,精通大乘佛教哲理,且能言善辯。時在家裝病,釋迦牟尼佛知道後,派十大弟子、四大菩薩前去問疾,釋迦佛陀首先點名派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帶隊前往,誰知舍利弗找理由婉言拒絕。又派目犍連,他也是搖頭不去。又將大迦葉等八位大弟子一一問遍,都說才能有限,無法承擔前往維摩詰處問疾探病的重任。佛陀見十大弟子不敢擔此重任,心想,這些聲聞弟子不行,就讓菩薩弟子帶隊。於是,便對彌勒菩薩說:「彌勒菩薩,他們不能勝任,祢就辛苦一趟,代表為師前去看望維摩詰!」
彌勒菩薩,是釋迦佛陀的既定接班人。因在一次辯論中,被維摩詰問得無言以對,所以也不敢帶隊前往。佛陀不強人所難,只好又問在場的菩薩和童子。問來問去,菩薩童子個個推辭不去。
佛陀見諸弟子、眾菩薩童子都說不能擔此重任,心知他們確實也無法與維摩詰論答,最後便對身邊的文殊菩薩說:「文殊啊,看來只有讓祢去一趟,代表我去探望維摩詰居士了!」
文殊菩薩心想,諸位都說不能擔此重任,我是佛陀的脅侍菩薩,義不容辭地要替佛陀分憂解愁。於是對佛陀說:「世尊啊,諸位都推辭此事,可見維摩詰滿腹經綸,辯才非凡。為向他賜教,我願遵從您的旨意,帶隊前去看望維摩詰。」
佛陀見文殊願代祂前去,愁眉舒展,心中大喜。
在場的諸大弟子、諸菩薩、諸天王等,為了聆聽兩位大士的精妙之法,都願隨文殊前去。於是釋迦佛陀門下八千菩薩、五百聲聞弟子及百千天人,全都跟隨文殊菩薩前往問疾聽法。可誰都怕被他駁倒而不敢去,最後只好派智慧最勝的文殊師利菩薩前往,於是,文殊在前往聽法的眾菩薩、天人的簇擁下,進入毗耶離城。文殊菩薩暢論不二法門,維摩詰以默然回應,令文殊菩薩不禁感嘆道「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自唐貞觀年間(627~649)開始維摩變的規模開始宏大起來,把「維摩示病」和「文殊來問」分別畫在東壁的西北兩側,使畫面寬闊,可以比較細緻入微地刻畫人物形象。
◎文獻參考資料:
一、大正藏【維摩詰所說經·問疾品】
二、《敦煌佛教故事》黃征主編
三、《敦煌壁畫故事大觀》 陳鈺 何家蓉 編著
四、《敦煌變文校注》黃征、張湧泉校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