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生活佛  盧勝彥

在禪宗有「喝」有「打」,喝最出名的是「臨濟喝」。打最出名的是「德山棒」。
 先舉一例子:
 興化「存獎禪師」。
 僧人問存獎禪師: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存獎答:
 「臭肉來蒼蠅。」(妙答)
 存獎問一位僧人:
 「僧人最近去哪裡?」
 僧便「喝」。
 存獎禪師也「喝」。
 僧人又「喝」。
 存獎禪師又「喝」。
 僧人說:
 「行棒即是瞎了眼。」
 僧人「喝」。
 存獎禪師拈起棒子。
 僧人乃轉身作受棒打的姿勢。
 存獎說:
 「下坡不走。快便難逢。」
 便棒打。
 僧人說:
 「這賊便出去了!」
 存獎禪師便把棒子拋了。
    ●
 前面一則是「行動劇」,有棒又有喝。喝過來,喝過去。又有棒打僧人,最後僧人走了,禪師也把棒子拋了。
 這「喝」是什麼?
 這「打」是什麼?
 叫後人覺的矇喳喳,霧裡看花,愈看愈糊塗。愈看愈不懂?
 其實聖弟子仔細聽我盧師尊分析分析,便可了解一個大概:
 「喝」!等於是:
 釋迦拈花。
 打地和尚打地。
 南泉斬貓。
 盧師尊金雞獨立。
 「打」亦是如此象徵。
 (然而,其含義深不可測,變化無窮,如天龍禪師豎一指,包含太虛)
 我提示如下:
 「僧人最近去了哪裡?」存獎禪師問。
 僧人「喝」。
 此「喝」表示豈有「遠近」?(佛性不動)
 存獎「喝」。
 此「喝」表示我知,我知。
 僧又「喝」。
 此「喝」表示你知我亦知。
 存獎又「喝」。
 此「喝」表示我知你不一定知。
 僧人說:「拈棒打人的是瞎子。」(你不知)
 又「喝」。
 此「喝」是你也不一定知道。
 存獎禪師拈棒子。
 僧人轉身裝成受棒打的姿勢。(證明你是瞎子)
 存獎禪師說:
 「下坡不走,快便難逢。」
 (此句是說,佛性是很難悟的,你真悟假悟?)
 便棒打下去。
 僧人說:「我這下走了也!」(不跟你理會)
 存獎禪師拋了棒子。
 (盧師尊的解析,如上。聖弟子可有更好的解析?哈哈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