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好人好事或好事好人?
文/釋蓮到法師
我個人認為世界上只有做善事的善人,並沒有善人一定做善事;世界上只有做惡事的惡人,並沒有惡人一定做惡事。其理由如下:
事實1:有一天,甲做了一件善事,所以甲是這件善事的善人,我們稱甲擁有暫時善的脈絡屬性,因為這善和這件善事有關係。
事實2:後來又有一天,甲做了一件惡事,所以甲是這件惡事的惡人,我們稱甲擁有暫時惡的脈絡屬性,因為這惡和這件惡事有關係。
所以甲不可能擁有固有的善自性,因為甲若擁有固有的善自性,甲不可能有一天又做了件惡事;甲也不可能擁有固有的惡自性,因為甲若擁有固有的惡自性,甲不可能有一天又做了件善事。
由上述的討論,我們很清楚的得一個結論:
世界上並不存在甲是擁有固有的善自性的善人,只存在甲是擁有暫時善的脈絡屬性的善人;當甲做了善事件,我們誤認為甲是擁有固有的善自性的善人,而「貼上標籤」,歸類為善人,這樣的歸類是「不真實」的,所以是錯誤的。
世界上也不存在甲是擁有固有的惡自性的惡人,只存在甲是擁有暫時惡的脈絡屬性的惡人;當甲做了惡事件,我們誤認為甲是擁有固有的惡自性的惡人,而「貼上標籤」,歸類為惡人,這樣的歸類是「不真實」的,所以是錯誤的。
上述也就說明了:為什麼世界上只有做好事的好人,並沒有好人一定做好事;為什麼世界上只有做壞事的壞人,並沒有壞人一定做壞事。
我們若誤認個體暫時的脈絡屬性是個體的固有的自性,而執著不放,將個體貼上標籤並加以分類,則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是「不真實」個體。這是我們煩惱的根源,也是因果輪廻的種子。
註1:這篇文章也是針對中國歷史長期爭論不休的議題:孟子的人性本善,荀子的人性本惡,韓非子也是人性本惡,王陽明的不善不惡。至今一直沒有定論,今試著使用另一種邏輯思維,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註2:這篇文章也直接地說明我們為什麼只能「就事論人」而不能「就人論事」,就事論人,你所看到是現在「真實」的這個人,就人論事,你所看到的是現在「不真實」的這個人。
註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前功不能抵後過。這些都說明真實不虛的因果報應,是以事件為基本單元,善事件的因決定善事件的果;惡事件的因決定惡事的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