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上師文選

登高憑欄 美景來襲。

一切只是過程,看即罷,吃即拉,好即了,壞亦無。

文/蓮曉上師

登高憑欄,看古城形勢:

北有象山、金虹山,西有獅子山。背西北而向東南。

剛好避開雪山寒氣,面迎東南暖風。

利用地形,取優而建。聚氣藏風。

如今,古典雅致的文創風景,與天然山水融合,一起應心而展現。

涼風拂面,看天舒雲卷,遊走在亭台水畔間,就是穿梭在歷史的回廊,閒適多味。

不少屋頂,已成為雅座休息所在。小鎮的景色盡收眼簾。

離開都市的喧囂,與天然山水會聚,似乎可以相對容易靜下心來。

但念頭,豈能易止?

有人或想入非非,有人或重新思考生活,思考生命的更上道路吧。

 

物景與心靈,各有旅程,卻是同源。

如畫如詩、古香古色,翠綠的柔軟地帶,造就了當下特殊的樂受與放鬆。

忙碌的地方,似乎很缺乏這些。

因而,鬧市中人一旦到此一遊,就會很容易被美景俘獲,當了點心。

我來看風景,風景在看我。

常有人產生留下的衝動:從此以後,吃美景,被美景吃,受用性價比相對甚好的飽知足。

天地造化,有著無處不在的奇跡,各種細節與內心世界「正在」神妙地對應,或者衝激。

隨手之機(手機)一拍,就是電影裡優選的風景。

千姿百態的動植物與山體,風土人情的特殊與鮮見……

這般的人物景,彷彿被天地的情愫發酵過,被清涼的雲水久釀過。

氛圍是容易上頭的50度以上。

稍喝甘醇,多喝爛醉。

醉了要什麼扶?!要落在所來之處的空?!

失去時,強烈對比之下,會更加失落和空虛呢。

 

景被人創,也可被人滅。被滅時,到處貼著「打倒」的標語,連不涉及利益衝突的正常愛情,也會被秧及魚池。

還有,所有見過的佳人,都會變成白髮蒼蒼、顫顫危危(巍巍)。誰都有過青春的閃耀,誰都會走到黯然失色。

美麗與帥都是「無中生有」,終歸「有中還無」哦。

人走過的路途,常懷希望的綠樹,會常枯朽。

閣樓倒塌時,沒人能扶得住。

大地震動時,人畜物只能大驚失色,祈求多活幾天,與親人再擁抱一下……

景色即美色,有人說這種大美人「我駕馭不了」。

其實,要能駕馭這類「別人」,先得好好駕馭自己:

自己制心一處了,無事不能辦(釋迦牟尼佛開示)。

這樣的要訣,懂的人要非常珍惜與實修啊。

這其中,思之:

誰是別人?誰不是自己?自己是誰?……

 

美景也如色誘,會讓不堪受者耗泄精氣神。

誰是金剛不壞者(證放空與不動本性):

能於與美景合歡之時,守得住神魂,不會「神不守舍」,而能於眼耳鼻舌身意中,皆明點無漏。

本來無牽無掛,大眾卻如墜落紅塵的人物影子:

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歎命運在捉弄,原來是自己造業。

太糟糕的,當然是豆腐渣工程。

在修行而言,有景無景,均可禪定處處:

一統好與不好、妙與不妙啊!

 

絮語再三:

 

美景麗人情愫的背後都是空白

生命的呼吸都是空白

造化優美奇異,仍是成住壞空的現象

色是空性無意之中捧出的禮物

禮物雖好,都不怎麼耐用耐看

 

不是不欣賞禮物,而是勿迷勿執

看即罷,好即了,壞亦無,吃即拉

一切只是過程,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去不曾再回頭

 

沒有確定性,有著無限可能性

差異與衝突,不離同體與混然

舊木新鼓,古石鮮卉,醜人美狗

壁爐,紅酒配音樂,還有無聊中跳舞的影子

狂魔怒吼,好人逃命,這些扮相也不錯

須知,一切只是做戲,榮辱得失須皆忘卻

在觀戲當中,誰產生了認假為真的緊張?!

 

看到美景佳人了會如何?

湖畔花開了會如何?終將謝去

看不見美景佳人如何?心安則無事

空而隨順,最為適然

伏案或者憑欄,看到了什麼?

如如不動時,看到了什麼也是沒有什麼

 

一切的最高難度,都是由實踐中

非常不容易地、反復磨練地出來的

最美好的燦爛,不是輕易可以承載的

極黑(了悟之時,若批判黑就是錯的),

才能承擔無量批次最耀眼的星星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