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螢幕上,幻心投射的遊戲。
文/蓮曉上師
應有盡有而空性。
整體與個體無別。
每個人已具足十法界,且自帶法則。
法則不是來自外界的介入。
即法則不是佛、不是上帝的額外創作。
一旦投射萬有,法則即在其中。
也可以由這個角度而喻說:
若無分別中幻生分別,那麼法則即會自動自顯,讓分別回歸為不分別。
不是外力,也無內外。
顯化的幻有,不會變成有,這是由法則的自生而管之。
再高科技的電子遊戲,都不會變成真實。
物與你幻現了,法性法則即便會站出來說,我是管你的。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是由唯一的真理幻分而自管。
老實說,佛並沒有想管你。
祂只是隨緣地告訴你,你自身的真相是怎麼回事。
一分二之後,二分三,三分萬物,像鏈條一樣,自帶法則而運行。
環環相扣。
間或小法則脫扣,則符合中法則,間或中法則脫扣,則符合大法則……
圓的力量,依啟始而歸末端。
始終,一如。
煩惱未曾不是菩提,菩提可以貌似煩惱。
我天生為圓,再怎麼折騰,還是個圓。
初戀,會運行為戀的死結,死戀,最後瓦解,重新再來…
放心,會再度可愛的。
放心,亦會再度灰飛煙滅的。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再怎樣徘徊,依依不捨,還是避免不了: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果實與某事物、某法界一樣,萌生可愛,老敗而悲,一而再,再而三,沒有商量餘地,
沒個完啊。
萬物並作,吾以觀複。(《老子·道經·第十六章》)
老子我不管怎麼看,都是往了又複的。
無解。
唯遵法則而行。
只有一條法則,也是無量法則。
幻心一旦投射,如鏡鏡相照,萬千星輝數不盡。
無住的投射,法則中亦無法則可言。
不得不依運行法則,貌似自導自演,自樂自惡而自受。
所有我,都是我,是無我。
從無顯生,亦無所滅。
顯與不顯,無非後天與先天。
「大圓滿」自無始而至今,已然「安」在,非在。
一切評斷,都是主觀所帖的帖簽。
這「大圓滿」「認」與「不認」,「證」與「不證」,隨緣進展。
似有佛可證,似有眾生可度而已。
有多痛苦有多困抑,有多快樂多自由,均是相應、對等而「幻受」。
由幻分、依因果對應,而毫不誤差。
不要跟老子(道)作對,老子永遠是「對」的。
佛魔一性,乃是「絕對」的「對」。
無住,自由是無限的。
不住的夢相,你是真自由。
此中,覺與不覺,佛與眾生有幻別啊。
法性(大意識)之「體相用」:
念「聚」成形,「散」時為氣,顯隱紛呈,遊戲得失,變化無盡。
後天已顯,無人可避。
故眾等理應努力,不「用」則偏空,偏空會無常,偏有也會無常。
一切的幻象,自帖標籤,自設成敗。
由此體會痛苦怖畏、歡樂安全罷。
唯自主駕駛空性之船(證永恆),才能在有無一體中乘風破浪,不被得失的浪頭拋落。
所覺的萬有沒有邊際,能覺的智慧也無窮盡。
以常性而觀無常相。
由一而觀無限。
空性妙有中,覺受無受而完全,即所謂大圓滿也。
失敗是成功的老母,誰會為失敗而舉杯慶賀呢?!
這就分別,執著分別。
分別與執著,讓一個玩泥沙的童子,貌似面目全非。
但,還是那個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