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地的內涵

文/蓮生活佛盧勝彥

第252冊《三摩地玄機》

我在台灣的時候,有一次坐電梯,遇到兩位佛教徒,他她的年齡都是六十許,穿著類似僧人的條衣,上衣是布扣子,下衣是長褲。

這種衣飾,很像功夫裝。

顏色淺灰色。

他們是認識我的。

他們說:

「盧活佛,你回台灣了!」

我說:

「是的。」我反問他們:「你們修什麼法啊?」

他們答:

「觀心法門。」

我問:

「觀心法門是禪定嗎?」

他們一愣。

答不出來。

      ●

據我所知,其實禪定的名詞,很多很多,有迷糊的空間,很多行者迷迷糊糊,真的搞不清楚。

我們常常看見的幾個特別的名詞,但未深入其內涵。

我現在特別說明如下:

「奢摩他」(SAMATHA)。

這很像三摩地,其實不是。這是不允許思維的。也即是止息及止念的意思,真正的完全放空。

「三摩缽底」(SAMAPATTI)。也就是用止的力量,來做觀的功夫,像「觀心法門」,就是用止來觀。

「三摩般那」(SAMAPANNA)。這個階段,心念是專一的,不散亂,觀照真理很明晰,專一到了極點。

 「禪那」(DHYANA)。就是意識心的狀態,它包含了前三項的功夫,以及各種靜慮的功夫。

也有人說,「禪那」是初禪天到證得阿羅漢的所有,全包含在內。

 「三摩地」(SAMADHI)。這是最高的層次了,也就是法身的能觀與如來的正等正覺合一的狀態。

即是密教的子光進入母光,二者緊密的互相融合。

象徵「一」。

也是「○」。

即無上正等正覺的「三摩地」。

      ●

至於:

國人所謂的「打坐」、「靜坐」、「禪定」、「坐禪」……。

這些是「含糊之詞」。

所以我說:

「混雜」。

「迷糊」。

「不清不楚」。

在「大智度論」中,提到了「奢摩他」、「三摩缽底」、「三摩般那」、「禪那」。這四個階段,可以說是涵蓋了一般人的說詞,可以說色界的四禪天。

至於「三摩地」可以說是無色界的四空定的境界。

是等覺。

是妙覺。

這些是必須分析清楚的,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