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花一朵
時光如指間流沙,一眨眼,拜懺歸來已過了月餘。日子忙忙碌碌,然而【梁皇寶懺】那沉博絕麗的懺文和盪氣迴腸的梵唄,卻時常在我的心間縈繞。拜懺帶給我的悲喜與感動,鞭策與激勵並沒隨時間的推移而衰減。
風雨不礙菩提道
炎天暑月的香港,颱風好似一位不速之客,時有到訪。湊巧在〈普明同修會〉啟建「梁皇寶懺大法會」的當口,「杜蘇芮颱風」攜風帶雨,氣勢洶洶地朝香港撲來。
禮拜【梁皇寶懺】是〈普明同修會〉每年法事活動中的重頭戲,不僅要提前幾個月著手準備,還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遠道而來的同門更是提早預訂了酒店、旅館,期待著拜懺鐘聲敲響的時刻。
這廂拜懺法會箭在弦上,那廂颱風橫衝直撞而來,少東上師在緊急時刻致電遠在美國的師尊,懇請佛力加持法會順利舉行,不要受到颱風的干擾。因為假如香港天文臺懸掛上八號風球,全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統,包括公共汽車、地鐵、渡輪,甚至計程車(的士),皆會在兩小時內,全部停止服務,這是頗為嚴重的問題!縱使同門未懼風雨交加,奈何坊間何來交通接載。
法會前一天,當大家都在疑惑一年一度的「梁皇寶懺大法會」能否如期舉行之際,〈普明同修會〉馬上發出訊息:「風雨不礙菩提道,已求師佛大加持。」一大早,幾十位義工已經把拜懺法會的裡裡外外都安排妥當,莊嚴肅穆的道場彷彿一艘神聖的法船,承載著上師、法師以及六百多同門,在斜風細雨中準時啟航!
香港天文臺預測應該在法會當天才到臨香港的「杜蘇芮颱風」,戲劇性的提前偷步在深夜襲港,天文臺正式懸掛起八號風球。但在淩晨四時多之際,忽然又神奇地改變了風向,天文臺宣布撤下八號風球暴風雨警告。
是無巧不成話,還是佛力大加持!
逐卷講解點滴悟
【梁皇寶懺】長又長,總有文詞費思量。雖然【梁皇寶懺】璧坐璣馳,情真意切,但如果行者不能深入研修則難得其精髓。為了大家能夠深入領會懺文的含義,不要旋讀旋忘,少東上師在每一卷開拜之前總會提綱挈領,為大家講解該卷懺文的內容和意義。甚至在不同的卷章裡,行者該如何發心?應發何等心?都講解得透徹明白。
拜懺伊始,上師告訴大家要懷著慚愧心、懺悔心禮懺,透過懺文認識到自身種種罪業,返觀內照,誠心懺悔,五體投地如大山崩。
在法師們韻味十足的梵唄引領下,與會的「同業大眾」共同入懺。悲切的唱誦聲,聲聲入耳,字字印心,觸動靈魂的最深處,不由得人蕭然淚下。願這淚水能夠滌蕩我們的心靈,沖刷我們的罪垢,喚醒我們內心的佛性。
懺—謂止斷來非 悔—即恥於往犯
「懺」,謂止斷來非;「悔」,即恥於往犯。尤其是「懺」字,左邊的「豎心」大概是告訴我們懺悔時要把心豎起來—即全神貫注、心念至誠。豎心的右邊有「人」與「人」之間的爭鬥及是是「非非」,甚至還有「戈」—殺生的利器。
僅僅字面就包含了這麼多的資訊!從第一戒殺生開始,懺文次第展開,對諸般惡行與報應做了詳細的闡述。
得起怨恨 皆由親近
在第五卷解冤篇,少東上師著重講解了「怨從親來」的道理。許多怨懟其實是親近的人造成的,愛與恨都是輪迴的種子,如果是兩個不相干的人,何來怨懟?「得起怨恨,皆由親近,以三毒根,自相觸惱,以觸惱故,多起恨心。」
平時在生活中也遇到過和親朋好友鬧彆扭的事情,可生氣歸生氣,從來沒細想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多虧這段懺文,一語道破了瞋恨、怨懟的根源,分析透徹,發人深省。上師指出,怨懟心是由「我執我見」中來。師尊每每教導我們:學佛最重要的是發菩提心。這就是要行者放下「我執」,無我利他。發菩提心,自然會心量放開,能夠慈悲眾生,怨親平等。
與其「講是講非」 不如「講是不講非」
在講解種種罪業時,上師的著力點在口業,因為相對有形的造業,口業往往被人忽視。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總喜歡讚揚自己,議論他人、詆譭他人。「言己者,則靡德不歸;說他者,則何惡不往。」殊不知,造口業也會有很嚴重的後果,甚至斷人慧命。少東上師笑著說:「香港話有一個詞—『講是講非』,現在我們讀了懺本,知道了造口業的惡果,那麼從今以後,大家就不要再講是講非了,留一半吧!只講『是』, 不講『非』!有時候,你的一個微笑、一句好話,就是對眾生最好的供養和布施。面上無瞋是供養,口裡無瞋吐妙香!」
瞭解眾生毋分別
蓮僅法師在開示中和大家分享了他對人生的實踐和思考。
當許多同門對蓮僅法師的唱誦功夫交口稱讚的時候,他卻坦白地回憶起以前坐冷板凳,連打鼓的機會都沒有的日子。「沒有關係,人生就是這樣!你不要放棄,如果是金子,發光只是遲早而已。」
人生的境遇各有不同,法師說這就好比坐座位,你今世的位置在哪裡?是VIP還是靠後面?全都是你前世的功德和業障決定的。人家前世拜懺的時候,你正在街上閒逛,你今世的福分怎麼比得上人家呢?往世不可追,你唯有今世努力用功,下世才會有好的果報。
蓮僅法師鼓勵大家要用心去瞭解眾生,因為我們都是眾生的一員,習性與眾生沒什麼兩樣。但是我們往往如懺文中所說:「唯知有我身。不知有他身。唯知有我苦。不知有他苦。唯知我求安樂。不知他亦求安樂。以愚癡故,起彼我心。」只想到自己,不會想到他人;只有分別心,沒有平等心,試問這樣又怎能成佛?
拜懺有助覺悟人生
「世間幻惑,終歸磨滅。有者皆盡,高者亦墜。合會有離,生必應死」。這不就是人生的真實寫照嗎?
「形不久住。少壯必衰。萬物無常。皆當歸死。天上天下。誰能留者?」又是何等的淒涼!
與其說【梁皇寶懺】是談論「罪與罰」,倒不如說它像一面明鏡,讓我們照見真實的人生百態;只有看清楚生命的有限與困境,才能擁有堅定的出離心,由懺悔開始,發菩提心,走出黑暗,融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