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通偈淺說
文/釋蓮到法師
佛在諸經中開示有「三世諸佛」,指的是「過去、現在、未來」三劫的諸佛之聖號。依照佛說,我們這個佛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各有一劫,稱為三世之「三劫」(「劫」是一個時間單位,表示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這「三世」的「三劫」是:
過去劫叫「莊嚴劫」。
現在劫叫「賢劫」。
未來劫叫「星宿劫」。
在這「三劫」中,每一劫都各有一千尊佛出世度眾生。所以三劫共有三千佛。
這其中,「莊嚴劫」已經過去,故其中千佛也都已出現過。其第一尊佛是「華光佛」,最後一尊(第一千尊)是「毘舍弗佛」。
現在是「賢劫」,賢劫的千佛中,到現在為止,才出現了四尊:
第一尊是「拘留孫佛」。
第二尊是「拘那含牟尼佛」。
第三尊是「迦葉佛」。
第四尊即是本師「釋迦牟尼佛」。
下一尊佛,第五尊佛,即將來出現的是「彌勒佛」。賢劫的最後一尊佛,第一千佛,聖號為「樓至佛」。以上是「現在賢劫千佛」。
未來是「星宿劫」,星宿劫中,亦將有千佛出世。其第一尊佛為「日光佛」;第一千尊佛是「虛彌相佛」。
佛教特別將過去莊嚴劫最後出世的三佛,與現在賢劫最先出世的四佛,合稱為「過去七佛」,為離我們現在時間最近的、依次出世的七尊佛。「過去七佛」是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伽牟尼佛,前三佛為過去莊嚴劫千佛的最後三佛,後四佛為現在賢劫千佛的四佛。另外佛經中著名的『七佛滅罪真言』:「離婆離婆帝。求訶求訶帝。陀羅尼帝。尼訶囉帝。毗黎你帝。摩訶伽帝。真陵乾帝。梭哈。」這七佛指的就是「過去七佛」。
「諸佛通偈」中的「諸佛」特別指的是娑婆世界的「過去七佛」。諸佛通偈: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行者諸惡莫作,可避免墮入三惡道。行者眾善奉行,可升三善道。行者自淨其意,指實踐前兩項,但又不執著(無我,即是無所住而生其心,行者因守戒而有所不為,即諸惡莫作,但不會去批判不守戒者;行者因行善即有所為,卻不做功德想),會升至四聖界,不再退轉,永不輪迴,除非行者乘願再來人間。
前三句就是整個佛教的大綱。
這四句偈,被定名為「諸佛通偈」。「諸佛通偈」是整個佛教最精簡又完整的解說,提供大眾正確認識佛教,是學習佛法的指南針。
註:六道輪迴的六道指的是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前面三道為三善道,後面三道為三惡道。
註:四聖界指的是佛、菩薩、聲聞、緣覺。四聖界加上六道合稱十法界。
註:娑婆世界和大千世界是什麼關係?
(來源:鳳凰佛教)
漢語「世界」一詞,其實源自佛教,在佛經中隨處可見。佛教常講「三千大千世界」有時簡稱一個大千世界。釋迦牟尼所在娑婆世界和三千大千世界是什麼關係?我們地球在三千大千世界中有何地位?
佛經中說,一個日月系為一個小世界,須彌山為日月環繞的中心,也就是說,一個須彌山即是一個小世界。小世界的範圍既是一個日月系,那該是指的太陽系或恆星系了,因為每一恆星均有若干的衛星,恆星都是日,衛星都是月。對太陽而言,月球固是月,地球等九大行星也是衛星也是月。
(筆者註:古人感覺自己所居住的大地是不動的,而且是平衡的,認為日和月是會移動的,所以每天觀測到日升日落,月升月落。釋伽牟尼佛為方便眾生易於了解這些現象,將這平衡的大地上設想有一座大山,叫須彌山,山頂是一個很大的平台如傘,人類住在山腳下,太陽離開山頂平台是日升,太陽進入山頂平台是日落;同樣月亮離開山頂平台是月升,月亮進入山頂平台是月落。)
一千個小世界,稱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每一小世界的範圍,是由一個須彌山至色界的梵天。
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每一中世界的範圍,到達色界的光淨天。
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每一大世界的範圍,到達色界的光音天。
大千世界,是由一千小世界累進千倍為中千,再由中千累進千倍,一共經過三次千數的累進而成,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其實只是一個大千世界而已。
大千世界的統治者,是色究竟天的大梵天王。每一個大千世界都有一位大梵天王,宇宙的大千世界有無量無數,大梵天王也有無量無數。我們這個大千世界總稱為娑婆世界,每一大千世界即為一佛的化區,釋迦稱為娑婆教主,原因即在於此。
我們所處的地球乃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單位而已,釋迦為了普化祂的化區,所以要用千百億化身才能應化周全,雖化千百億身,仍在娑婆世界的一個大千世界中而已。
由此可見,佛教的世界觀,該是多麼的廣大而又合乎近代天文學的觀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