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接(朱鍾勛 醫師)
認識肉毒桿菌毒素
肉毒桿菌毒素是由革蘭氏陰性的肉毒桿菌所分泌的一種神經外毒素,依其菌種而有A,B,C,D,E,F,G等七型,我們臨床上目前醫學美容上以應用A與B兩個亞型為主,其中又以A型肉毒桿菌素最常使用。
人體肌肉的動作,都是經由神經所調節,而位於神經與肌肉交接處的突觸,便是神經傳遞命令給肌肉的場所。當神經衝動時,神經末梢會釋出「乙醯膽鹼」,肌肉細胞接收到乙醯膽鹼後,便產生收縮,然後神經末梢吸收乙醯膽鹼再利用,準備下一次的神經衝動時再次釋出,使肌肉再次收縮,完成動作。
當肉毒桿菌素作用於神經末梢的突觸前端時,會被特異受體所鍵結,進而被神經細胞元內化,進入神經末梢的細胞質內,干擾釋放乙醯膽鹼時所需的蛋白質,使得神經末梢的乙醯膽鹼無法釋出,突觸因此失去作用,神經無法再傳遞訊號給肌肉。也就是說,肉毒桿菌素以化學方式使肌肉局部去神經化而無法收縮,達到所謂的肌肉放鬆甚至麻痺的效果,進而使動態性皺紋消失與病態收縮減輕,若肌肉長時間不動作,則會有肌肉萎縮的現象。
正常情況下,肌肉中有許多的神經纖維,由中樞神經系統傳來的訊號,就是透過這些神經纖維來指揮肌肉收縮。但肉毒桿菌素的局部去神經化是可逆的,也就是被肉毒桿菌素破壞的神經肌肉交接處,神經末梢會藉由出芽方式重新建立新的突觸,達到再支配肌肉動作的能力。因此注射肉毒桿菌素的效果並非一勞永逸,通常約四到六個月便需再次接受治療。
如果中樞神經系統傳來的訊號病態的過多,就會引起肌肉過度收縮,也就是肌肉痙攣。肉毒桿菌素作用的原理是這樣:肉毒桿菌素注入肌肉後,就會與肌肉中的眾多微小神經纖維末梢相結合,並且抑制神經纖維末梢釋放一種叫做「乙醯膽鹼」的神經傳導物質,從而壓抑肌肉收縮,達到消除肌肉痙攣的作用。
肉毒桿菌的應用
一九四○年代因為戰爭的關係,嘗試把肉毒桿菌素製作成為一種生物戰劑,此一嘗試後來失敗。但製造肉毒桿菌素的技術卻越來越成熟,細心的科學家注意到旁人所忽略的地方,如同青黴素是偶然被發現有殺菌的作用一樣,肉毒桿菌素在醫學美容上的應用也是如此。到了一九七○年代,眼科醫師卡露瑟斯(Dr. Carruthers)想到,肉毒桿菌素既然可以麻痺肌肉,何不用它來鬆弛某些斜視病人眼睛內痙攣縮短的肌肉?因此造成矯正斜視的療效,結果非常成功。
神經科本來有一些惱人的疾病,跟肌肉的過度收縮有關。過去對藥物或手術的療效普遍不佳,自從有了肉毒桿菌素之後,醫師們越來越發現肉毒桿菌素安全有效,實在是治療這些疾病的良藥,一九七七年,Dr.Alan B.Scott首次將微量的局部注射至斜視病人身上後,意外發現具有減少皺紋的用途,由於能夠針對表情所產生的「動態性」皺紋進行「撫平」的功用,因而被廣泛用於美容醫學上。經過幾年的研究後,肉毒桿菌素在醫學美容上獲得了更大的突破,幾乎掩蓋了它在純醫療領域原有的光芒。
醫學上所使用的肉毒桿菌毒素,其注射劑量十分低,遠小於中毒致死的劑量,所以對人體幾乎不會造成任何不良影響。但肉毒桿菌素療法不能根治疾病,它只能使這些疾病的討厭症狀消失或減輕。所以它是屬於一種「症狀性治療」。肉毒桿菌素療法的成功率相當高,在適當的適應症和良好的技術配合下,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可以達到症狀完全緩解或進步的良好療效。目前舉凡神經科、腸胃、眼、耳鼻喉科、皮膚科的各種疾病,甚至美容整型方面,只要是涉及肌肉過度收縮的疾患,都可以用肉毒桿菌素來治療,並且可以有不錯的成果。其應用範圍列表如下:
一、肌張力異常疾病:
A、眼瞼痙攣症
B、頸肌張力異常症 (斜頸症)
C、喉肌痙攣症
D、嘴及下頷肌張力異常症
E、職業性痙攣症 (如寫字痙攣症)
F、肢體肌張力異常
G、肌張力異常性顫抖
H、非肌張力異常性過度收縮
I、背痛Back pain
J、括約肌性排尿障礙
K、下頷緊閉磨牙症
二、美容應用:
A、抬頭紋
B、眉心紋
C、魚尾紋
D、脖紋
三、胃腸科應用:
A、食道擴張症
B、排便障礙
C、咽部肌痙攣症
D、下食道症括約肌痙攣症
E、直腸痙攣症
四、眼皮痙攣症:
A、半面臉部痙攣症
B、一般性眼皮跳
五、頭痛
六、肌纖維顫動
七、肌肉強直性痙攣:
A、中風後遺症
B、腦性麻痺
C、頭部外傷後遺症
D、脊髓傷害或病變後遺症
八、運動傷害
九、口吃
十、抽搐症
十一、下顎關節病變之肌肉痙攣
十二、顫抖症:
A、金森氏病顫抖
B、原發性顫抖
C、遺傳性下頷顫抖
十三、多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