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接(朱鍾勛 醫師)
細胞本身會分泌一些分子,因此可以透過血液中篩檢出這些分子,在癌症尚未產生明顯症狀前,來推估癌症的存在與否。以抽血方式來篩檢癌症,是目前較方便、迅速、舒適的方法,且可依受檢者需要,選擇多種的癌症篩檢。
所謂腫瘤標記是指與惡性腫瘤細胞相關之特殊蛋白質,此類蛋白質是由癌症細胞本身釋放到血液中或為癌症細胞誘發其他細胞釋放出的特殊蛋白質。當病人有惡性腫瘤發生時,其血中腫瘤標記的濃度常會於不同階段異常升高。
但,正常人也可偵測到腫瘤標記的存在,只是濃度大多會在一定的正常值內。一般腫瘤標記,因其特異性並不如想像中來的高。理想中的腫瘤標記特異性如果是癌症的病人,其檢驗結果是陽性;而不是癌症的病人,其檢驗結果應該是陰性。
有很多腫瘤標記在良性腫瘤或其他良性病變時也可能增加,如癌胚抗原(CEA)並不是只有大腸癌的病人才會增加,在乳癌、肺癌、胃癌等很多癌症都會增高,而且在肝炎、肝硬化、肺病變,甚至抽菸等情形也會增加。又,如果以alpha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 AFP)作為腫瘤標記,雖然具有部分的器官特異性可以作為肝癌的篩檢,而在肝炎病人中,如果當病人的肝細胞再生時也會增高。
大多數腫瘤標記敏感度並不是很高,如CA15-3腫瘤標記對第一期到第三期乳癌偵測的敏感度只有8%至65%之間(各報告略有不同),CEA對大腸癌的敏感度只有38%(>2.5ng / mL)。若以AFP作為肝癌篩檢,雖然約有90%以上的肝癌病人血液中值會大於10ng / mL,其敏感度尚可接受。但對小肝癌(小於三公分的肝癌)病人而言,對早期肝癌診斷的敏感度就不高。
腫瘤標記的檢查可以提早發現癌症嗎?通常不可以。
檢查中腫瘤標記正常就可以代表身體中沒有癌症嗎?通常不可以。
檢查中腫瘤標記不正常(升高)就可以代表身體有癌症嗎?這也不一定。
腫瘤標記高不代表有了癌症,正常又不可以認定體內沒有癌細胞。目前腫瘤標記的使用大多是用來評估治療的效果及檢測是否復發,譬如用在攝護腺癌的PSA,應該在接受根除性手術後或局部完整放射線治療後的指數,腫瘤標記用以輔助確定診斷或判定預後之用。
萬一檢查中發現有些腫瘤標記升高應該要如何處理?
臨床上曾針對腫瘤標記升高的患者應做持續的追蹤,若果真罹患癌症,數值通常會愈來愈高;若是非癌因素引起,數值常會維持在某個水平區間,或在一段時間後下降。
不論是受檢者或醫療人員都應對癌症標記有正確的觀念,畢竟它是一種「參考項目」,我們使用它來「篩檢」癌症的「高危險群」,而非「確認」是否有癌症。
腫瘤標記發展至今已有十餘年的歷史,在這段期間也累積了許多使用的經驗。腫瘤標記是簡單方便的篩檢項目,其用意是拿來救人的,而不是製造困擾的,為了能合理的使用腫瘤標記,目前臨床常用之變通方法是:
FDP是一種新發展的腫瘤指標,所應用的原理是——當腫瘤細胞增生,壓迫周邊的正常細胞時,周邊的結締組織受到拉扯後,會產生FDP(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纖維蛋白原—裂解—產物,癌細胞濃度檢測法所使用的試劑,即是設計用來偵測血中的FDP濃度,為一種定量分析的酵素免疫檢測法。而癌細胞濃度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主要是針對全身上皮癌細胞做風險評估及癌症癒後追蹤。
癌細胞檢測範圍有:乳房癌、卵巢癌、子宮頸癌、肝癌、直腸癌、胃癌、肝癌、胰臟癌、鼻咽癌、舌癌、甲狀腺癌、絨毛腺癌、淋巴癌。當然,還要排出偽陽性或偽陰性者。
癌細胞濃度檢測適用對象:
一、一般民眾的定期癌檢(細胞癌化監控)
二、長期慢性臨床症狀者
三、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與飲食習慣者
四、在高危險環境或高壓力工作者
五、癌症家族定期監控
六、癌症患者術前及癒後定期追蹤
EB病毒,在急性期產生IgG抗體後,體內即終身存在低效價的抗體。高效價的VCA-IgG常見於Burkitt's lymphoma鼻咽癌及免疫控制的病人。
鼻咽癌病人之血清中含有抗EB病毒的抗體之後,EB病毒和鼻咽癌的關係就一直被大家所探討。雖然有些抗鼻咽癌病毒的抗體在正常人也有,更有意思的是,病況愈進展惡化,抗體的含量也愈高,經過適當的治療後,大部分病患的抗體含量都減少,如果治療後抗體含量不減少,或是減少後又增加的,則大部分的病人都會發生癌症復發或遠處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