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蓮接(朱鍾勛 醫師)
儘管許多人努力喝奶是為了追求強健的骨骼,骨質疏鬆症在十八世紀卻仍然罕見;而現代人攝取鈣質(牛奶)前所未有的多,骨質疏鬆症卻更普遍。因為骨質疏鬆的關鍵並非鈣質攝取不夠,而是骨質流失太多。
現代研究已證實,每攝取一克的動物性蛋白(包括奶),至少會流失一毫克的鈣。國內的調查發現,五歲以上的國人,百分之九十已缺乏乳糖酶可消化牛奶,如果繼續喝牛奶,將導致所謂「乳糖不耐症」的問題,結果可能造成許多莫名的腹痛、腹瀉、脹氣、噁心、頭暈、疲倦、健忘、肌肉關節疼痛等困擾。
此外,牛奶中至少已經發現有三十種以上的特異性蛋白質,使得部分的人,特別是孩童,身體容易產生過敏反應。更別說牛隻飼養環境中的農藥和戴奧辛,及所使用的抗生素與荷爾蒙,都可能累積在牛奶之中。
美國〈康乃爾大學〉營養學榮譽教授坎貝爾博士,更證實牛奶中的蛋白質是一種非常強的促癌劑,他說:「科學證據確鑿無疑:動物蛋白,尤其是占牛奶蛋白百分之八十七的酪蛋白,能顯著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腎結石、骨質疏鬆症和老年癡呆症等的患病機率。」〈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也主張:「以目前所知的情況,大力推銷乳製品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總之,喝牛奶並不符合自然法則。牛奶裡所有的營養素,都可以在其他植物裡獲得,許多蔬食的鈣含量與吸收率也勝過牛奶!相同重量的黃豆或黑豆,鈣質含量大約是鮮奶的二倍,相同重量的黃豆,其鐵與鈣的含量都在豬排的五倍以上,其所含蛋白質的比例,大約也是豬肉或牛肉的二倍。黃豆蛋白是肝、腎功能不佳患者的優先選擇,還可減少罹患乳癌風險,也能下降乳癌患者的復發及死亡率。尤其和肉類與乳製品相比,它不含飽和脂肪與膽固醇,沒有抗生素與荷爾蒙殘留的問題,更不會有致癌的疑慮。
至於多喝奶是否真能保健骨骼,隨著更多醫學文獻的研究結果,已經成為一個更普遍存在的飲食迷思了。〈哈佛大學〉的研究證實:喝牛奶愈多的國家,髖關節骨折率也愈高。〈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回顧近十年全世界五十八個大規模的研究結果,也發現缺乏證據支持牛奶或乳製品,對兒童或青少年的骨骼有任何益處。
這是因為動物性蛋白質(包括奶類)讓血液酸化,因而促使鈣質由骨骼游離進入血液,再由尿液流失,所以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愈多的國家,骨質疏鬆反而更嚴重。相反的,研究顯示,只要每天吃超五十公克的豆腐,髖關節骨折的風險就可以下降百分之三十六。
此外,每天只要減少一半動物蛋白的攝取,並多吃含鉀的蔬果,就能大大降低鈣的流失,結果約可減少每天一半的鈣質需求量。總之,植物性飲食富含鈣、鉀、鎂及維生素A、C,才是全方位強固骨本的最佳飲食。
日前〈衛生署〉抽檢農畜產品,國內蛋行的雞蛋被檢驗出含有動物用藥—「乃卡巴精」,吃多了會影響腎臟功能。無獨有偶,美國近來也爆發嚴重的沙門氏桿菌食物汙染,緊急回收了兩億多枚雞蛋;事實上,美國每年因吃到感染沙門氏桿菌的蛋而生病的人數,竟超過六十五萬人。
許多人誤以為糖尿病是愛吃糖造成的,其實,許多醫學權威期刊已有重大發現:每日吃蛋將使男性增加百分之五十八、女性增加百分之七十七的糖尿病風險;而已罹患糖尿病者,每日吃蛋更會使心血管併發症倍增!可見,蛋並非是想像中的理想食物,在考慮營養的攝取時,同時也該考慮它對身體的傷害。蛋的膽固醇含量很高,平均每顆蛋約含二百五十至三百毫克的膽固醇,已經達到〈美國心臟協會〉一日的限制量。
由於人體生理所需的膽固醇,都可以由身體自行製造,所以其實沒有必要再由食物中來攝取。在野外的母雞,一年大約下十幾個蛋,可是現今養殖場的蛋雞一年卻下三百多個蛋,幾乎是天天在生小孩。肉雞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正常情況下至少要半年以上的成長期,如今只要一個月的養殖就可長大成「雞」,這主要是靠注射激發成長的荷爾蒙,才讓雞的成長速度或下蛋產量暴增。
雞的飼料完全是實驗室的產品,今天所養的雞,從生下來到宰殺前所吃的飼料裡都有抗生素。抗生素會對細菌產生篩選作用,衍生出具抗藥性的細菌,這些抗藥性細菌在蛋內不小心發生汙染的話,人吃了這些雞蛋就容易發生食物中毒、腸胃炎、菌血症,甚至全身許多地方的感染。除了這些抗生素和荷爾蒙會殘留在家禽體內和蛋內,雞蛋中含有高量的動物性蛋白質,在消化過程中,也會產生毒害神經和血管的同型半胱胺酸,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蛋和奶都是台灣前兩大食物過敏源。雞蛋的蛋白容易導致過敏,尤其嬰幼兒、孕婦與授乳的媽媽攝取時,影響特別大。聯合國急切呼籲,希望全球邁向無肉蛋奶的純素飲食。其實,植物性飲食對人體營養的供應是完美的,只要均衡攝取,並不需要憂慮會有營養不足的問題,當然更不需要再靠動物的奶和蛋來刻意強化某些營養素,結果反而可能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