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接(朱鍾勛 醫師)
台灣罹患癌症每年有數萬人,可說是國人健康的大敵。癌症並不可怕,可怕於我們對它缺少認識。台灣為胃癌高罹患率地區之一,它在「消化器官癌症」中排名第二,是僅次於肝癌的。國人胃癌發現的年齡,平均在六十至六十五歲,是中老年人應該注意的疾病。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胃癌現今的發生率是一九三○年的四分之一。這戲劇性下降的理由不完全清楚,研究推測可能也是與飲食方式、習慣的改變有關,例如冰箱的使用、冷凍食品的增加,而鹽、鹽漬物的食用量減少相信與胃癌的流行率下降也有關。
胃腺癌,這是一般俗稱的胃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胃癌應該是一個由多重因子影響,包括:
○飲食因子—
據統計喜吃燻烤的食物、燒烤的肉類,醬菜鹹魚等鹽漬物者,胃癌的發生率較高。也有研究指出,胃癌的發生率與鹽的消耗成正比。抽煙、喝酒也較容易促進胃癌的發生。在另一方面,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食用牛奶和維他命C則對胃有保護作用,較少發生胃癌。硝酸鹽存在於一些蔬菜及某些飲用水,但也使用於肉類的燻製,它也可使鹽漬的肉類看起來較鮮紅,食物內的硝酸鹽,經腸胃內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動物實驗證實亞硝酸胺為頗強的致癌物,可引起胃裡細胞的癌變。
○遺傳因子—
家族內有血親罹患胃癌,則其它人得胃癌的機會比一般人多2~3倍。
○免疫因子—
免疫力的降低易得各種疾病。
○幽門螺旋桿菌—
胃的長期的感染,這細菌可引起慢性萎縮性胃炎及一些免疫發炎反應。
○其他因子—
男性發生胃癌的機會是女性的2倍。胃癌在五十歲之後急速增加,與萎縮性胃炎發生率較高有關。A型血液的人較其他血型的人,得胃癌的機會多五○%。惡性貧血是指因為胃無法生產一種物質,使得維他命B12吸收發生問題,缺乏導致的結果,這些人有一~十二%會發生胃癌。曾經接受胃部切除手術的人,較一般人患胃癌的比率為高,估計約五~十六%。胃腺性息肉大於2公分以上,其中三○~四○%會有惡性變化。
胃癌的症狀與一般的消化性潰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很困難僅由症狀來斷定胃癌。但有下列的症狀必須特別注意:
上腹部脹痛不適;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
體重極速減輕、虛弱;
黑便或貧血;
原有胃痛型態改變。
應該趕緊上醫院作詳盡的檢查。
胃癌的診斷工具包括有:
上消化道鋇劑攝影;
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
腹部超音波;
腹部電腦斷層掃瞄等。
其中最重要的步驟是經由胃鏡取下胃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才能正確診斷是否為胃癌。
胃癌細胞經由淋巴管或血管擴散。胃癌細胞可直接浸潤食道,也可直接侵入鄰近器官組織,如大小網膜、橫結腸、胰臟、腹壁等。門脈或全身性的血行性轉移最常見於肝臟,也可轉移至肺、骨、腦。胃癌細胞經轉移至局部淋巴腺或只侵犯臨近器官,在施行根治手術時可以一併加以切除,若已轉移至遠處器官則為時晚矣。
胃癌的分期,是依據腫瘤侵犯胃壁的深度、淋巴腺轉移與否以及是否有遠端轉移,來分為早期癌、進行性胃癌。胃癌的分期非常重要,可以評估治療的方針、手術的可行性及病人的預後。
胃癌的治療包括有:
一、手術:是治療胃癌最有效的方法。無法達到根治目的之病人,亦常需開刀治療以預防合併症之發生;
二、化學治療;
三、放射治療。
這二種方法僅達到癌症局部的控制。
以〈高雄醫學大學〉胃腸及一般外科之治療經驗,早期胃癌根治手術之病人,其五年的存活率超過九十五%,但是晚期胃癌之病患則差很多,依期別介於五%~七十%之間,因此胃癌之早期診斷是非常重要的。
一如其他癌症,胃癌發生的原因並非完全瞭解,但是它仍然是可以減少發生率。由於西方胃癌發生率下降的觀察,和對胃癌危險因子的認識,飲食習慣在胃癌的發生當中扮演了一個無可置疑的角色。因此在食物攝取上不能不注意,宜以清淡、新鮮為主,並養成良好之飲食習慣。〈美國癌症協會〉也建議選擇植物為食品的主要來源,包含了水果、蔬菜、麵包、穀類(麥片粥)、麵、米、和豆類,且多吃新鮮含維生素C之食物。
食物的保存應以冷凍為主,而非以鹽醃漬,任何食物過了保鮮期,也都應該丟棄。目前由粗略的統計中發現,飲食含高量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儘量少食用煙燻、醃漬、發霉或污染的食物,則會減少胃癌的風險。
另外對於有胃病徵兆者,或是高危險群的病人,例如胃無酸、慢性萎縮性胃炎、胃腺性息肉、惡性貧血、作過胃切除手術及糞便有潛血者,宜及早就醫接受檢查,如此也能提高治療的效果。
建議戒煙戒酒,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報告,美加地區三分之一的癌症死亡與吸菸有關,此外在流行病學的研究報告中,已有不少文獻證實菸酒會增加胃的端近,也就是胃上段(賁門)位置的胃癌發生率。台灣胃癌發生率仍頗高,減少發生率的有效方法與降低死亡率的不二法門,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