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生活佛 盧勝彥
一位名望甚高的大活佛,對盧勝彥親見釋迦牟尼佛,不屑置評,只說了一句:
「釋迦牟尼佛早已在二千六百年前圓寂了!」
我聽了此言。
只想哈哈大笑。
我告訴大家的是:
「實無先來後到。佛陀時代是『一時』,現今時代是『一時』,盧勝彥時代是『一時』,一時無二時。」
大家,會否?
●
我舉一典故為例:
龐居士到「松山和尚」的地方喫茶。
龐居士舉橐子說:
「人人盡有分,為什麼道不得?」
松山和尚說:
「只因為人人盡有分,所以才道不得。」
龐居士問:
「和尚為什麼道得?」
松山和尚答:
「不可無言也。」
龐居士說:
「灼熱!灼熱!」
松山和尚便喫茶。
龐居士說:
「和尚喫茶,為什麼不揖客?」
松山和尚問:「誰?」
龐居士答:「龐公。」
松山和尚說:
「何須更揖。」
後來,丹霞聽了這一段,乃說:
「如果不是松山和尚,差一點被這老翁惑亂一場。」
龐居士聽了丹霞之語,令人傳話給丹霞:
「何不會取未舉橐子時?」
●
這一則松山和尚與龐居士的喫茶典故,大家看得很清楚──
人人盡有佛性。
人人盡道不得。
因為人人盡有,所以才道不得。
但總要有人說。
今天,盧勝彥看見釋迦牟尼佛,人人都不能說,也道不得。
但,總要有個盧勝彥說。
松山和尚先喫茶。
未請龐居士也一齊喫茶。
龐居士責難。(見怪)
松山和尚說:
「何須更揖。」
(還須要我請你喫茶嗎?)
龐居士的最後告訴丹霞:
「何不會取未舉橐子時?」
大家要參這一句,這一句最最重要,未舉橐子時。
這一句是關鍵語,未舉橐子時,是什麼時?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
「真如」──恒而不審。
「佛性」──人人具足而用。
「明心」──不是心的心。
「見性」──空華陽焰。
「無所得」、「無所住」、「無所謂」正是如是、如是。
何有誰先誰後?
我已經寫得如此的詳盡,如果再會不得,且問,親證本心在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