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陶麗莎的「無我」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289冊-如夢如幻
佛陀曾說:
「眾善奉行。」
佛教徒要做到:
慈——給人快樂。
悲——解決他人的痛苦。
喜——隨喜隨份的去做。(讚嘆善行)
捨——愛、憎平等捨。
這在經典中,如是說:
慈無量——能與樂之心。
悲無量——能拔苦之心。
喜無量——見人離苦得樂,生愉悅之心。
捨無量——如上三種,做了而不存於心。又怨親平等。
談到「平等」二字,《五燈會元》曰:
天平等,故常覆。
地平等,故常載。
日月平等,故四時常明。
涅槃平等,故聖凡不二。
人心平等,故高低無諍。
我在本文中,特別強調「愛、憎平等捨即是怨親平等捨。」
我說:
「無我平等,故人人是佛。」
我舉一個例子:
印度的天主教修女,被封聖,故稱「聖‧陶麗莎」。祂的一生行誼,令我起恭敬心。
祂說:
「我把每一個人,都視為上帝,如此去服侍祂們。」
這句話,令我肅然起敬。
聖‧陶麗莎,把每一個人,都看成上帝,這是什麼精神?
我認為,這正是,怨、親平等捨。
是「無我」。
「無我」才能做到怨、親平等。
這是有「我見」的人,不能做得到的。
一般人是:
敵人。
愛人。
分的清清楚楚。
但,我們看到的聖‧陶麗莎,一生之行誼,把人人看成上帝來服侍,這在佛法來說,已是第八地的菩薩。
第八地的菩薩是:
證平等寂滅之真如。
能一時遍於十方世界,示現種種的教化,作種種的佛事。
這是平等法身。
這也是「究竟無我」的示現。
聖‧陶麗莎,完全沒有階級的觀念,把人人視為上帝,這就是「捨無量心」,捨有「無我」的意義在其中。
聖‧陶麗莎說:
「天國是眾人嚮往的,但,我不會在那裡。我會永處在黑暗之處,我是眾生的僕人,我永遠服侍眾生。」
這使我想起了「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說: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聖‧陶麗莎說:
「天國不去。永處黑暗。」
這是不為己想,只為眾生想。
這是「無我」的精神。
這是最值得,欽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