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之一頁心發現
文/蓮花慧君上師
修行中的「資糧道」—行善布施、慈濟眾生,都是很殊勝的,能體會眾生的苦而惠予所需,就猶如及時雨,廣降甘霖來恩澤有情,這是行者人人都應該盡力去做的!更何況六度萬行呢?
然而,我們修行中要保持何等的智慧,才能不偏執而提昇正知見呢?
在佛典【大般涅槃經】的〈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四章節中,釋迦牟尼佛說:「有四善事獲得惡果。一者為勝他故誦經典,二者為利養故受持禁戒,三者為他屬故而行布施,四者為於非想非非想處故繫念思惟。」
因此,連包括「法布施」,讀經弘揚佛法,都不能有想要征服他人、爭勝的心裡!持戒本是修身己德的方法,但是行者不能為了受別人尊敬而持守戒律,盼望得到更好的貴人,否則亦會漸漸流於表面的形式。布施也不能起分別心。對於觀照思維方面,也不能太執著「非想非非想境界」,以免墮入頑空。
所以,在修行路上,一直要做自心的探討,檢視自己的「動機」是否純正?在宗內,同門往往發心做法務,發心精進修行,可是,為什麼如此「發心」的修持,人和人之間卻又起了種種紛爭?心中分別、忿忿不平的現象產生?
所以,除了「發心」,仍要時時檢視「自己的動機」、「自己的正念」,是否有所目的?是否為名為利?是否求人恭敬?是否有為而為?是否徇私攀緣?是否……?
再特別談談:我們行善的心態應該如何?能無限上綱地爭勝嗎?
以下摘自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玻璃缸裡的金魚》之〈好大喜功之罪〉。聖尊蓮生活佛寫道:
我在「血光國」中,看見古今中外,枉死的骨堆如山,枉死的血成海,悲憤「好大喜功」之罪。
我看很多人,經營商業,成巨賈,錢財不可計數,永遠也不滿足,這是不是犯了「貪」字?
(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黑勢力、惡商)均不離「貪」業。
就算做善事,也要三輪體空:
無施者。
無受者。
無施受之物。
(真心做善事者,也不可好大喜功)
我說,佛陀的一句話最貼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含義甚深,行者自己要拿捏了,連「修行」也不可以「好大喜功」,何況其他!
所以,聖尊教導我們做善事也要有「守戒」與「無我」的心,要發菩提心利他,但是小乘的修身養性也需要涵養。
因此,修行畢竟不易,有誰願意常常隱去自己的功德,常常彰顯他人的善行?有誰願意包容他人的意見,深思耐心地斟酌自己的分際,而知所進退?現代人大概是受社會媒體的影響,以為踩著別人而踏上去爭強鬥勝才是對的,豈料自己正在無知中妄造因果!
也許不必期盼他人應該如何先改善心性,但是我們本身該時時警覺有哪些行事是會漸漸進入偏執,只要能常常如此養心,就離聖道不遠了!
最後再與大家分享聖尊蓮生活佛盧勝彥第一七一本文集《玻璃缸裡的金魚》之〈忠厚正直是成佛之本〉金句。聖尊寫道:
有人說:「忠厚正直才是善人。」
我說:「忠厚正直才是成佛之本,豈不聞人成即佛成嗎?」
因此,師尊教導我們學佛,也不要忘記做人的最基本,例如:守信、孝道、信義……等等。「心地淳厚」有助修行,所以,所謂的「六度萬行」,也應該不離這「忠厚正直」吧!
修行需待以時日,金剛兄弟應互相勉勵,以待進境。祝大家修行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