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花少東上師
約三年前,筆者由《真佛宗》〈馬來西亞密教總會〉安排,曾應邀於吉隆坡〈KDU大專學院〉,舉辦一場英文心靈講座—To succeed, wear a red jacket!(成功要穿紅外套),反應口碑頗佳。其後曾以中文於多間公司為員工作心靈提升培訓,亦因此而令不少有緣人士,皈依蓮生聖尊座下。
我時常在反思根本傳承上師所說:「如果眾生不來佛堂道場,我們怎樣讓他們瞭解真佛宗派?如何接引導化此等眾生?」因此我的弘法路上,曾經多次前往美國及加拿大的監獄,馬來西亞多間戒毒所、孤兒院,在超過二十多間中學及私人公司機構,做不同類型的心靈或佛法講座,普結善緣。
二○○九年十月底,我以《真佛宗》上師身分,應〈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系邀請,向五十多名就讀大學二、三、四年級大學生及研究生,主講九十分鐘的講座—「佛教的基本概念‧四聖諦」。
老生興常談
舊酒注新樽
這是一個隨意翻書,也可以讀得到的題目,所以我除了以蓮生活佛的《佛學總說》為基論,淺說「四聖諦—人生八苦」外,最重要的是認清人生八苦後,更能善導現代青年,如何面對人生的積極性。
於感恩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及三根本加持的開場白後,我開始向大學生群發問,因為這種互動形式的講座,永遠有助聽眾的盡快投入狀況。
「在座有多少位是相信有靈界存在的?」
意料之外的是竟然有超過泰半學生舉手,都相信有靈界空間。
「在座多少位是有宗教信仰的?」
亦如所預期,只有不足半數學生舉手。意味著有些學子縱然相信人是有靈體神識,但仍未揀選出能依怙奉行的宗教。故此,相信有靈界的人,永遠比信教的人數多。這亦代表《真佛宗》弘法人員,大有發展空間。正如師尊時常如是開示:「弘法人員應著眼努力,接引還未皈依的廣大眾生啊!」
「有多少位是基督教的?」、「有多少位是佛教的?」……
除了一位承認自己是皈依三寶弟子外,其餘的都是基督徒。我便笑說:「一般正常人是不會信佛的。」說後,我故意頓了一下,看著同學們愕然的神情,我繼續說:「只有慧根的人,才會皈依佛門。我自己在加拿大唸大學時,也曾經是基督教的,後來經過差不多十年的摸索與思維,深入理解,才皈依了我的根本傳承上師—一位密教的大成就者。」
人生八苦
積極人生
一般人是需要經過人生歷練,才會理解、珍惜佛法的義趣。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便開示「苦、集、滅、道」四聖諦。直說人生忍苦甚於逸樂,故稱娑婆世界。人生匯「集」八「苦」,唯有修「道」,方能「滅」除一切苦源。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也。但佛陀說的八苦,並非教人逃避、放棄、消極,只要懂得利用佛法中的智慧,亦可藉由認識苦諦而更知曉人生的積極性。
何謂執著?
如何轉移!
現今人仕,無論是否佛教徒,均喜把「執著」二字,常掛嘴邊,論斷他人。其實執著者,另一涵義,即本位主義也。當學會轉移執著,懂得應用於工作、人生上,自可開創另一天地。茲舉出例證如下:
有一公司聘請營業部主任,經過多番篩選後,最後剩下三名應聘者。公司便給了一個題目,考究三人誰能於和尚寺賣梳最多者,便能獲聘。
一星期後,三人回覆報到。
經理逐一接見,詢問其中過程、及成績如何?
第一位沾沾自喜先說:「我先與該寺廟的法師們建立良好關係,之後請法師們幫忙,道出如果能幫助我購買梳子,我便有機會受聘。有些法師很慈悲,雖然用不著梳子,但還是有十位和尚向我買了十把梳子。」
第二位則說:「我在想,和尚們都是理光頭髮的,根本用不著梳子。隨後我發覺此梳還有一功能,就是能按摩頭部,減少頭皮屑。於是我去寺廟先與法師們結緣,之後留神哪位是有頭皮煩惱的,然後欣然介紹這梳有治療頭皮的好處,最後賣出了三十把梳子。」
最後第三位則慢條斯理的說:「我認為要做大生意,便須前往人流多的場所,所以我挑選了一間大規模的寺廟。我開始先蒐集資料,做了些調查工作,終於找出這道場香火旺盛的原因,得知原來其主持方丈很有修為,不單說法開示精彩,更是能書、能畫,其弟子皆以擁有其書法墨寶為榮。後來我利用機緣,認識了這位方丈。我首先衷心讚歎老方丈的悲智雙修,接著請教他如何與香客善信保持長期良好關係?老師父謙遜說並無刻意經營,只是鼓勵善信多來禮佛聽經,回家也盡量忙中抽空,誦經修持而已。」
「我便趁機建議方丈何不親自在這梳子上寫上『一日一修』這四字,其意義有三:一、善信弟子能開心擁有老方丈的墨寶。二、寺廟也可回贈紀念品給善信,以身作則,明示『捨得』真義。三、弟子們每天用這梳子時,也可提醒他們『一日一修』啊!最終老和尚向我訂購了三千把梳。」
第一、二位只是執著於做成生意買賣,好讓自己得到職位。第三位則從他人利益為出發點,並不執拗於能售出多少把梳。若能學會先思考如何幫助他人解決問題,最終則可自利利他。
做完一件事
做好一件事
所謂修行,也是修心。這不單於修持佛法,更可學習用心於行、住、坐、臥,進而落實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因為芸芸眾生,只是隨意做完一件事。善用心者,則是盡量做好一件事。
結論時,筆者說出蓮生活佛時常開示說:「真正佛教徒,不要只是拜佛,更要學習佛菩薩的智慧、慈悲。方便智慧能幫助我們解決煩惱、福慧增長。慈悲就是教導眾生廣結善緣,人事圓融啊!」
講座尾聲時,學生們都感到佛法的趣味性及積極性。在大眾的提問、嬉笑聲中,就為這群莘莘學子,悄然的播下了豐碩的菩提種子!
其後,代表〈香港中文大學〉邀請我主講的譚教授,做了一份講座問卷調查,理解學生對講座的反應。意想不到的是有八成學生對主講者及講座內容非常滿意。譚教授說比較以前的嘉賓講師,這是少有的滿意評分了。
感恩三根本的加持,也特別感謝譚偉倫教授的邀請及安排。期勉我們這些真佛行者,彼此團結努力,同心同德,各展所能,開拓不同管道,弘揚百劫難遇的活佛之師、闡揚振聾發聵的真佛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