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惠玲.攝影/張強
〈芝城雷藏寺〉隆重舉行中元普度大法會和尊勝佛母護摩大法會
〈芝城雷藏寺〉於西元二○一四年七月五日(星期六),在寺前廣場舉行「尊勝佛母護摩法會」,七月六日於華埠廣場舉行「中元普度觀世音菩薩護摩法會」,由來自加拿大〈白雲雷藏寺〉的釋蓮鳴金剛上師主壇,蓮則法師和蓮丘法師護壇。是次「尊勝佛母護摩法會」功德除了迴向給聖尊蓮生活佛及〈芝城雷藏寺〉全體同門外,亦迴向予全球的《燃燈雜誌》功德主。
一朵金蓮拂芝城,白雲藏日消暑天,炎炎仲夏清涼日,此乃最佳護摩天。「尊勝佛母護摩火供」於七月五日下午一點半如期舉行。一時鼓號齊鳴,恭迎上師、法師,眾人合掌虔誠持『根本上師心咒』:「嗡。咕嚕。蓮生悉地。吽。」上師上香後,理事長張強代表芝城同門致歡迎詞,感謝上師、法師的蒞臨。張理事長說,蓮鳴上師是被師尊第一位認證開悟的上師,對兩年前上師在〈芝城雷藏寺〉的開示,記憶猶新;張理事長感謝蓮鳴上師慈悲蒞臨主壇法會,希望所有的報名眾等都能福報增長、平安健康。
火供完畢,蓮鳴上師開示要如何往生佛國淨土,繼續帶業修行?上師說,往生佛國淨土必須具備備三大要件:一、要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存在,因為「信」為一切道源功德母。二、必須是善男子、善女人才有資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行者必須守最基本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醉酒,才能成為善男子、善女人。眾生所造之業皆因無始劫來由貪瞋痴所累積的習性而致,一時難以更改。但是一旦發現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恰當的事後,應立即懺悔所犯之過。無常隨時都有可能往生,因此,我們每天都要做善男子、善女人,一旦無常來時,即有資格往生佛國淨土。三、時時憶念根本傳承上師和阿彌陀佛,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通常,亡者的意識模糊,因此臨終關懷和死後黃金八小時的接引非常重要;而死者往往只相信自己喜愛及信任的人,所以,親近的家人或好友為其引導往生,有時會勝過不認識的出家人為其白事誦經。
▼左圖:蓮鳴上師主壇「尊勝佛母護摩火供」,演化手印。
▼右圖:蓮鳴上師帶領大眾向尊勝佛母壇城上香禮佛。
上師特別說明,亡者所呈現的中陰身是死後四十九天內尚未投胎而介於人身和鬼身之間的形相。在此過渡期,中陰身每七天經歷一次生死,神識覺醒一次。亡者在死後的第七天,中陰身第一次清醒,以此類推,每隔七天清醒一次,一共經歷七次的覺醒;民間所謂的「頭七」至「七七」等,即是指此。中陰身第一次清醒時會自問身在何處,有返家的念頭,因此,在頭七時,亡者家中的小孩可能會聽到亡者的聲音或看到亡者的形相。上師說,為亡者做功德最好在「三七」之內,因為在「三七」之後,中陰身會逐漸變成下一世的形相,且慢慢忘掉前世。
至於業障重者可否往生佛國?上師回答:「可以!」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往生者可從一朵蓮花出生。在往蓮花池的途徑,沿路七重寶樹,每一株寶樹皆有佛菩薩在開示佛法,蓮花池中的功德水可以洗淨累世的業障與習性,蓮花徐徐綻放,往生者出生睜眼即見佛。阿彌陀佛賜方便法門予年老入佛門又不懂佛理者,只要一心念佛,發願往生佛國,即得佛菩薩接引。
上師指出,修法不修心,更易造業。行者勤修法,修出神通,然而貪、瞋、痴未除,以神通傷害眾生,更易掉入因果。行者應勤修戒、定、慧,斷貪、瞋、痴,守住六根,發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不犯戒,慈悲為懷,善待眾生,學習觀世音菩薩慈悲喜捨的精神。
而如何才是一心念佛?一心持咒?上師闡明,行者唸佛或持咒時,手拿念珠,注視佛菩薩的眼睛,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唸,勿貪快;如此,佛菩薩即可感應到行者的訊息。在往生時亦然,一句一句的佛號,用心慢慢念,即得往生。
七月六日下午一點半,〈芝城雷藏寺〉在唐人街華埠廣場舉行「觀世音菩薩中元普度大法會」。法會開始前,李詠紅、翁碧緒師姐及〈芝城雷藏寺〉各級中文班、才藝班的老師帶領眾學員表演歌詠、舞蹈、空手道和太極拳。
〈芝城雷藏寺〉理事長張強向與會大眾致詞時指出,〈芝城雷藏寺〉的善款來自於十方善信大德的捐獻,本著「取之於眾生,用之於眾生」的宗旨,雷藏寺特開設免費的中文班和各種才藝班培育新生代,造福社區。
根據天氣預報,是日下午二時起會下雨,然而,當護摩火升起時,嬌陽露面,輕風拂身,暑氣消逝,全然未見雨落,只見熊熊的護摩火升起,上師演化「息災、增益、敬愛、超度」手印,法會現場靈氣充滿。迨護摩畢,上師於開示時表示,夏風吹,白雲起,象徵與會大眾的業障藉著根本傳承上師及諸佛菩薩的加持力隨風而逝,而靈眾亦隨風往生佛國淨土。
蓮鳴上師藉梁武帝與達摩祖師的對話開示「何為福德與功德」?梁武帝大興佛法,建寺廟、寫經書供養出家眾無數,每五公里建一庵,每十公里設一寺,若罪犯如自願出家可免其罪。梁武帝亦是開出家眾點戒疤及素食之始祖,梁武帝每日修行,除皇后外,無設後宮,是歷史上第二長壽的皇帝,僅次於乾隆皇。
一日,梁武帝問達摩祖師:「我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數,如此有何功德?」達摩祖師答:「並無功德。」梁武帝再問達摩祖師是否知道自己在與誰對話?達摩祖師再答:「不知道!」梁武帝和達摩祖師話不投機,達摩祖師遂渡江而去,於嵩山面壁。
梁武帝所做的一切僅是落入人天的福報,行者當以「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來守住本心,藉以脫離生死苦海,到達彼岸。若行者存心布施助人,所做的一切仍然是落入因果輪迴的福報;須知福報有生滅,福德是有時間性的,所以,有的人年輕時非常富有,年老時窮困潦倒,有的人年輕時失意落魄,年老時名利雙收。
真正的佛性與功德是人人本自具足,只因自心被習性層層掩住;功德無法迴向,不增不減,惟需自性三輪體空:布施者為第一輪,收受者為第二輪,布施的財物為第三輪。曾有一位新出家僧向一位上師請教佛法,上師不厭其煩地耐心指導;出家僧以虔誠的心贈上師一紅包,以示感恩教導及禮敬其出家之功德;上師也以所受之紅包回贈甲僧,敬禮甲僧出家之功德。雖然紅包最後物歸原主,但此一來一往之間,雙方功德皆增長,因其心量所致。
因此,行者當知,菩薩不受福報,非無福報。布施過程當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執著、不著相。謹記,同樣的布施,捐贈同數量的金錢,各人所得結果不一,皆因著相者得福報,不著相是功德。
開示後,上師為佛像開光並加持大悲咒水,在為與會大眾做「息災祈福甘露水灌頂」後,眾等恭送上師、法師,鼓號再次齊鳴,與會大眾合掌虔誦『根本上師心咒』,「嗡。咕嚕。蓮生悉地。吽。」的咒音繚繞廣場。此次「中元普度觀世音菩薩護摩法會」吉祥圓滿,人人法喜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