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接(朱鍾勛 醫師)
一般大眾對「失智症」這種疾病還很陌生。嚴重者讓人誤以為是「癡呆」,輕症時又以為老人家就是年紀大,自然會忘東忘西,不曉得是罹患了「阿玆海默症」。
失智症其實並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這一群症狀主要是以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語言等認知功能障礙為主,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及工作能力。
失智症分類
一、退化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為最常見,發病年齡介於四十至九十歲間,最常見於六十五歲以後。
二、血管性失智症:為腦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失智症。
三、其他失智症:其他原因引起之失智症,如腦瘤、腦炎、AIDS、外傷、酒癮、正常腦壓水腦、Vit.B12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簡易心智狀態問卷
一般常見的失智症症狀,包含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及語言等的認知功能障礙,同時也可能出現個性及情緒的改變、行為異於平常、喪失信心與活力、妄想或幻覺等情況。
以下是一份提供臨床參考的簡易心智狀態問卷,可以提供您幫忙家中的長者做初步的篩檢。請依以下的問題順序詢問並紀錄:
一、今天是幾號?(年、月、日都對才算正確)
二、今天是星期幾?(星期對才算正確)
三、這是什麼地方?(對所在地有任何的描述都算正確;說「我的家」或正確說出城鎮、醫院、機構的名稱都可接受)
四、您的電話號碼是幾號?(經確認號碼後證實無誤即算正確;或在會談時,能在二次間隔較長時間內重覆相同的號碼即算正確。)
五、您住在什麼地方?(與上題擇一詢問,如長輩沒有電話才問此問題。)
六、您幾歲了?(年齡與出生年月日符合才算正確)
七、您的出生年月日?(年、月、日都對才算正確)
八、現任的總統是誰?(姓氏正確即可)
九、前任的總統是誰?(姓氏正確即可)
十、您媽媽叫什麼名字?(不需要特別證實,只需長輩說出一個與他不同的女性姓名即可)
十一、從二十減三開始算,一直減三,減下去。(期間如有出現任何錯誤或無法繼續進行即為錯誤)
若上述問題答錯三題以上,便為不同程度的心智功能障礙,建議您儘速帶長輩至精神醫療院所,進行進一步的失智症檢查,及早發現處理,便可有效改善症狀,減緩退化速度,避免失智症的繼續惡化。
預防失智症從日常生活做起
失智症是一種大腦細胞退化的疾病,雖然目前在醫學上對於導致失智症的原因仍未有定論,但在日常生活中仍有許多保護因子能協助大腦運作活化與保持腦部青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一、增加頭腦運動,多參加團體活動、拜訪親友,保持良好的社交互動。
二、多吃蔬菜水果,保持低卡、低脂、低糖的飲食習慣,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疾病。
三、避免頭部外傷,騎車戴安全帽,避免摔倒時撞擊頭部。
四、注意生活習慣,保持固定運動、良好的睡眠及營養均衡的飲食。
五、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問題並處理。
六、服藥及補充營養品都應遵從醫師囑咐,避免自行擅自停藥或用藥。
七、多進行可刺激腦部活化的休閒活動,例如:打麻將、打牌、看電視、聽收音機、拼字、拼圖、數獨、猜謎,以及閱讀書籍與學習新知,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
研究顯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四成;孤單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二倍以上,孤單的生活方式其認知功能退步速度比較快。
努力保持社會參與、和人群接觸,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等,都有助於增加大腦的血液灌流量,降低失智症發病之風險。
失智症之藥物治療
一、病因性治療
阿茲海默症:其他退化性失智症則暫時仍無有效控制藥物或方法。
血管性失智症針對血管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之治療及抗血栓治療。
找出可逆性病因,針對病因治療。
二、認知功能藥物治療
抗乙醯膽鹼水解酵素之治療,目前〈衛生署〉已核可的有三種藥,主要是針對輕中度失智個案,有愛憶欣(Aricept)、憶思能(Exelon)、利憶靈(Reminyl)三種。
三、行為及情緒症狀治療
九○%以上的失智患者在病程中會出現行為或情緒問題,適度使用抗鬱劑、情緒安定劑及抗精神藥物可改善其症狀。
失智症之非藥物治療
除藥物治療之外,藉由環境的調整(熟悉的、穩定的、有安全感的)、活動的安排、溝通方式的改變、懷舊、亮光、按摩、音樂、寵物等照顧方法,也能改善失智患者行為情緒症狀。
台灣在老年人口方面增加的比例尤其明顯,超過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在一九九三年底達到總人口數的七%,正式進入〈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至二○○九年,全國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總數達二百四十五萬七千多人,佔總人口數的比率為一○‧六三%。因此老人疾病也跟著增多起來,是無法忽視的一環。
失智症是老人最嚴重的神經精神疾病之一,台灣失智症的盛行率由一九五三年的○‧六%(六十歲以上老人),增加到二○○六年的五%左右,在這當中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
依據失智症流行病學研究學者Jorm所發展以曲線估計所做的成長評估模式,再利用台灣四個不同地區調查所得的盛行率平均值,經迴歸分析計算得出台灣社區失智症盛行率:六十五~六十九歲為一‧二%;七十~七十四歲為二‧二%;七十五~七十九歲為四‧三%;八十~八十四歲為八‧四%;八十五~八十九歲為一六‧三%;九十歲以上為三○‧九%。
依失智症社區盛行率計算,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底,台灣失智症人口推估,社區中約有將近十二萬名失智老人,佔老人人口的四‧八%;加上長期照護機構之三萬多名失智老人,再加上六十五歲以下推估失智人口二萬多人,台灣總失智人口超過十七萬人。
由於過去並無適當的藥物治療,使得這類疾病受到大眾的輕忽,然而經由醫學進步,新藥的研發使得這類退化性疾病的治療,開始有了轉機。更重要的是,必須要有醫療、社會、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提升老人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