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接(朱鍾勛 醫師)
正常人血液中的酸鹼度是弱鹼性,約是PH7.35~7.45左右,此時體內各種生化作用達到最大的工作效能,只要血液中的酸鹼度有些許變化,人體就會生病。食物的酸鹼性對身體影響非常小,但人體的血液與體液的酸鹼值只要有一點點改變,就會造成新陳代謝的失調與混亂。所以人體有良好的酸鹼緩衝系統,使體液保持恆定的酸鹼值,緩衝食物酸鹼帶來的影響。
食物的酸鹼,不是憑口感,而是和食物中的礦物質含量有關。與食物的酸鹼性有密切關係者有八種礦物質:鉀、鈉、鈣、鎂、鐵、磷、氯、硫。前五者,到了人體之後,就呈現鹼性;後三者呈現酸性。
人體如何維持血液中的酸鹼平衡呢?
人體的酸鹼平衡透過兩個機能來調節,一是呼吸系統,一是代謝系統。當人體代謝產生太多的酸性物質時,呼吸系統就會加速換氣作用,使得二氧化碳(酸性物質)加速排出體外,同時鈣離子會自骨骼中釋放到血液,這也是為什麼吃太多酸性食物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
雖然人體有良好的酸鹼平衡機能,但長期吃太多酸性食物下來,超過生理負荷時,身體及血液的酸鹼性將由弱鹼轉成弱酸,此時體內參與血液淨化的器官(如心臟、脾臟、胰臟等)會加重工作負荷,久而久之,各臟腑衰竭,身體內的廢物及毒素便不能迅速的排出體外,這些毒素聚集在各器官中,就會引起這些器官的疾病。
慢性疾病的根源
根據統計,國內70%的人具有酸性體質。酸性體質有一個很大的特徵—吃得越好,得慢性疾病的機率就會越高。因為體質變酸,酵素作用會受到阻礙,內分泌失調,荷爾蒙也會受阻礙。酸性體質的朋友,一味地吃大魚、大肉等所謂「有營養」的食物,事實上是雪上加霜,只會讓身體越來越糟;必須要找出問題的根源來改變體質,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酸性體質的形成原因
一、酸性食攝取過量。二、熬夜及情緒過於緊張。三、過度勞累及過度運動。
酸性體質的生理表徵
一、皮膚無光澤。二、香港腳。三、稍做運動即感疲勞,坐車便想睡覺。四、上下樓梯容易氣喘。五、肥胖、下腹突出。六、步伐緩慢、動作遲緩。
如何改變酸性體質
一、不熬夜:晚上超過一點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由內分泌燃燒,用內分泌燃燒產生的毒素會很多,會使體質變酸。
二、不吃宵夜:通常晚上八點過後進食就稱之為宵夜。因晚上人體活動力低,且大部分處於休息狀態,因此食物留在腸子裡會變酸、發酵、產生毒素,使體質變酸。
三、不吃早餐:人體的體溫在凌晨四點卅分達到最低點,血液循環會變慢,如果睡太晚再加上不吃早餐,血液循環變慢,氧氣減少,形成缺氧性燃燒,會使體質變酸。
四、精緻食物加速胃腸老化:少運動且整天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最容易犯這種錯誤,因為吃得少,刻意選擇很精緻的食物而少吃粗糙的食物,這種人的腸子老化的特別快,肝功能差,大便是黑色的而且會常便秘。因為精緻食物缺乏纖維素,會導致腸子功能變差,甚至萎縮,你所吃的食物變成了毒素,使你體質變酸,慢性病也開始。
五、攝取正確比例的酸鹼性食物:人體含有大約80%的鹼性元素及20%的酸性元素,因此,最健康的飲食方式,是攝取80%的鹼性食物及20%的酸性食物。而其中,80%的鹼性食物以蔬菜60%及水果20%的比例來攝取最為適當;而20%的酸性食物,則以蛋白質及澱粉類各佔10 %最為恰當。
酸性食物與鹼性食物的分別
食物的酸鹼性並不是由我們的味覺決定,而是與它的礦物質含量有關;測定方法是將食物燒成灰之後,再試測其酸鹼值。食物除了按照《瑜伽論》所分的悅性食物、變性食物、惰性食物外,尚可分為酸性食物與鹼性食物;若食物中含有鉀、鈉、鈣、鎂、鐵等礦物質,在人體內會呈鹼性;若食物中含有磷、氯、硫等礦物質,在人體內會變成磷酸、鹽酸、硫酸等而呈酸性。
所以,水果中通常吃起來酸酸的,如檸檬、楊桃,然而它卻是鹼性食物:又如米飯、麵類並無顯著的味覺反應,卻是酸性食物。若以日常食物分類:
一、大部分動物性食物屬酸性食物,如:魚、肉、貝類,含有豐富蛋白質,其蛋白質中的磷、硫濃度高,故呈酸性。而大多數穀類、部分堅果類亦屬於酸性食物。
二、食用醋和酸味水果所含的醋酸、蘋果酸、檸檬酸等進入體內吸收後,胰臟、膽汁、腸液就以碳酸鈉中和,再被吸收入肝中,很快就被燃燒掉,對人體幾無影響,故不列入酸性食物。
三、多數的蔬菜類、水果類、海藻類屬於鹼性食物。而檸檬、橘子、醋的有機酸被分解後,留下鉀、鈉、鈣、鎂等礦物質,歸為鹼性食物。
三、南瓜子、葵瓜子、杏仁、腰果、芝麻、核桃屬於鹼性食物;而烘烤過的麵包、全麥麵包、小麥胚芽、糙米、等全穀類食物,其酸度在精製後會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