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眾的戒律」課後有感
文/釋蓮樑教授師、蓮花因茵助教、蓮花瑞容助教、蓮花孟祺助教、宗務記者
〈宗委會〉與〈馬密總〉聯辦的供僧大會、護摩法會及教育實體研習班,於二○二三年十月二十日展開,假座馬來西亞馬〈平和養老院〉本然教育大樓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長老、上師、教授師、法師、講師、助教、道場負責人及同門,共百餘人前來進修充電。為期一週的課程中,前三天為在家眾、出家眾共同學習,後三天則是特別為出家眾量身打造的課程,以及一天上午是供僧大會、下午為護摩法會。
蓮花瑞容助教寫道:四年的疫情讓我們失去的太多,十月初的一天早上,打開了臉書,看見〈宗委會〉跟〈馬密總〉所呼籲的文宣,我想珍惜和大家異口同聲唱著『上師心咒』的感覺。於是,訂了機票,參加這一趟與佛法相遇的旅程。或許是疫情的關係,讓人更懂得珍惜,珍惜與人的相處,珍惜與佛法拉近的機會、珍惜大家一起為宣揚〈真佛密法〉的那一份衝勁。此次行程,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美很感動。
以下將由宗務記者彙整學員們參與本次活動的心得感想與讀者分享,期望下一年度的活動有更多的弘法人員、道場代表參與課程,提升自身的素質,發揚〈真佛密法〉、廣度人天。
第一堂 「在家眾的戒律」 授課老師:長老釋蓮滿上師、長老釋蓮傳上師
◎釋蓮樑教授師:佛陀教示在衪涅槃之後,「以戒為師」,所以講授戒律時,所有僧眾要披戒衣,已授菩薩戒的在家眾則披縵衣,以示敬重佛陀教誨,表示戒律隨身,每一刻都不能忘掉。
為何要守戒律?戒律有何功用?
蓮生活佛認為戒律功用有三:
(一) 遠離一切邪惡非法
(二) 攝善聚福證悟如來
(三) 利樂一切有情
課程中亦講述「在家菩薩戒」對修行的重要,修大乘菩薩道,要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受菩薩戒是行菩薩道的入門基礎。很多行者擔心受了菩薩戒後,不能持守戒律!但長老提醒大家,修行過程中,犯錯一定有,能改過而不再犯才重要。
◎蓮花孟祺助教:《四分律》云:佛陀最初制定戒律是為了「故諸弟子疲厭,是以法不久住。」當時佛陀的弟子做錯事時,佛陀就將這一條定為律條,也就是「隨犯隨制」,以此讓所有僧人謹記及遵守。
佛弟子受戒後,要將「戒」融入在生活中成為「自然」。受戒容易守戒難,有些人認為只要不受戒,就不會有犯戒的擔憂,這是一種誤解。犯了戒行,要懂得懺悔,就能夠有得度的機會。否則就如請佛住世祈願文中的「世間三毒熾盛夜漫漫,身心摧折輪迴苦無休。」不斷的沉淪與輪迴。
長老為大家講解「五戒」、「密教根本十四大戒」、「事師法五十頌」、「在家菩薩戒」,除了講解皈依證書上面所寫的內容之外,也講解了皈依以及灌頂的重要性。「密教根本十四大戒」、「事師法五十頌」中的「師」指的是「根本傳承上師」,沒有根本上師就沒有長老、上師、教授師、法師,沒有根本上師就沒有一切的教導與諸法,所有一切一切的功德全部都是來自於「根本傳承上師」。
師尊鼓勵同門皈依後要參加同修,因為同修是聚集眾念與力量,有佛菩薩、諸天護法、所有弘法人員與同門都在一起,就會需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與心態,如果是獨自一人,因為沒有他人在注意自己,就會容易產生鬆懈怠惰。師尊教導弟子們要依次地去逐步修行,敬師、重法、實修,慢慢修其實就會快快到。靈動與神通是修行時自然顯現,但行者必須保持一顆清淨的心,最重要的是看見「真實」。
佛弟子應慈悲為懷,不以外相來了解對方,不要用情緒來表現「我」。
五戒中第一的「殺戒」與酒息息相關,有了偷盜、邪淫、妄語就有爭端爭執,有了爭執心中就有了波瀾,最嚴重的發展就是「殺」。而酒則是一種催化劑,喝了酒易失態,就是所謂的酒後誤事。長老說道:犯戒很容易,但能夠保持不犯戒的重點在於「正念」,而正念就是行「八正道」。
◎蓮花因茵助教:戒律的精神在於「防非止惡,成就道業」,戒有四相:
戒法—是如來所制定的律法。
戒體—領納戒法於心,生防非止惡之功德。
戒行—隨著戒體而如法動作是戒行也。
戒相—其行止的差別,戒有五戒、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之分別。
長老釋蓮傳上師於課中提醒,在講授戒律之前要先誦持戒律,有受戒者則需要穿著戒衣才是如法。著「戒衣」也象徵著戒法披身,提醒我們要隨時覺察自己的身、語、意,依持著戒律的規範下有合宜的言行舉止。關於五戒、菩薩戒等的分別,讓我們先明白戒律對於行者的用意和功用,心中有了對於戒律的基礎認知,進而深入去落實遵守更有效益。
「一切眾生初入寶海,當以戒為本」,每位真佛行者要遵守與根本上師的「三昧耶戒」,原來「皈依證書」就是我們和根本上師的三昧耶,細看皈依證書,上頭寫著:「一心皈依佛門。禮認明師。皈依大持明金剛上師盧勝彥蓮生活佛。願盡形壽奉佛意行善。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效忠國家、孝順父母、禮敬師長同門。一生一世,奉行不二。」這當中含蓋著忠、孝、敬師及同門、奉法持戒、行善,是我們身為弟子需要遵守的最基本與根本上師的三昧耶戒。
釋蓮傳長老更於課中警惕我們,少年時學法可以到處去聽法,但要具備正知正見去辨別何謂「正法」,如同根本上師時常教導行者要:「轉心不執著」,不要去執著修行上的有見、無見。依次第的去修行才是成就最快捷的道路,長老勉勵我們在修行上應當清楚明瞭傳承的由來,如此才不會有貢高我慢之心。
◎蓮花瑞容助教:我們穿起這個衣服,你就是一個學佛的人。
不要用外相來定論,用所做的事情來判斷。
開堂第一課,聆聽著長老釋蓮滿上師、長老釋蓮傳上師講授「在家眾的戒律」,從長老口中說出的這一句話,深深震攝我的心。是啊!世間萬物映在眼簾之下,我們總是拿著一把尺不斷衡量,衡量他人的好壞、衡量他人的適當性,進而肆無忌憚的批判他人的優劣、產生各種不當的情緒宣洩,然後失守了心,離佛遠了,戒就犯了。
在長老的教授下,明白戒的規範並非束縛,而是在於不失守自心,使得良善增長。課堂上提及《華嚴經》言:「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防非止惡」、「保持三業清淨」、「減少執著」,都是在在的教授著我們,戒律使心的寬度增長,而心也一直在被清淨滋養著,我們從戒中守護自己,產生光明。
上師們於課程中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說明制戒因緣、戒條緣由、守戒利益,以及佛陀弘法時期,弟子們發生的故事,來提醒著我們守戒律守規距,每一件事情,要很清楚的想好才講出來,終歸究底作為一個佛門弟子,應當慈悲為懷,這堂課,講的是戒律,守的是心。
後語
所有戒律都由五戒衍生,長老提醒大家,戒律是用以對治自己的五毒為要,不要用「犯戒」這麼重的用詞去說他人,可以用「過失」一詞代替。許多人並不是真的犯戒,而是無意的過失,若需要糾正他人過失,要以慈悲心好言相勸的方式。若直接告訴對方「犯戒」,則會讓對方的造成心理傷害,應避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