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的重要性?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303冊--凡塵的小叮嚀
我記得:
我剛受到「瑤池金母」的啟蒙時,那時才二十六歲。
嘰哦(青衣婦人)告訴家母:
「勝彥,有佛骨。」
家母問:
「佛骨,那是不是要出家?」
家母很驚恐:
「那勝彥不能結婚了?」
嘰哦笑了一笑:
「勝彥出不出家,結婚不結婚,那真是很難說,但,勝彥有佛骨,與佛有緣,這是非常肯定的。」
後來,
我三十歲結婚,有子女:
盧佛青女兒,盧佛奇兒子。
到了我四十三歲。
果賢法師對我說:
「你出家時機到了!」
我沒有很驚奇。
我答:
「應該是時候了!」
由果賢法師在「真佛密苑」剃度,正式出家。
(這是我出家的因緣成熟了)
●
釋迦牟尼佛的時代,佛陀教導追隨者應該以出家為首要。
佛陀在當王子的時候,嬪妃也不少。
後來,又有子。
但,祂決定修行時,就出家了!
釋迦牟尼佛說:
「貪欲什麼也不是,瞋怒什麼也不是,愚痴什麼也不是。這些全是輪迴之因,要想證得無上正覺,要去除貪、瞋、痴。」
佛陀說:
「貪欲人人都愛,因為欲樂人人都喜歡,這些是有情眾生的喜愛,不只是人,所有的牛羊馬、昆蟲等,均是如此。」
佛陀再說:
「因為貪欲,便生育男女,會因伴侶及子女花費一生的光陰。例如:須要家居,穿衣吃飯,另外需要教養,尤其大人、小孩都會生病,一顆想修行的心,早已分心了,不能專一的走在正道上。」
全心全意的修行,唯有「出家」。
有家庭拖累的,無法一心。
也就是「出家」避免把注意力移到他處,浪費生命時光。
●
我(盧師尊)如此說:
釋迦牟尼佛說的,當然是真諦,「出家」有重要性。
但,金剛乘的修行,是把佛法融入在生活之中。
比丘、比丘尼,要戒、定、慧的修行。
在家居士把:
貪欲——雙身法的修行。
瞋怒——金剛法的修行。
愚痴——菩薩法的修行。
吃飯——供養法的修行。
睡眠——眠光法的修行。
等等等等。
賺錢——財神法的修行。
地位——敬愛法的修行。
其實這些全是轉化,在家男女居士,借用生活起居而修。
什麼都是佛法。
在家居士,避免惡行,從事十善業,同樣可以成道。
我盧師尊重視:
「心出家。」
不管在家居士或出家僧尼,如果能「心出家」才是真正的出家。
我們尊重出家人。
我們也一樣尊重在家居士。
寒山子的詩。
● 勸出家人
雲光好法師,安角在頭上。
汝無平等心,聖賢俱不降。
凡聖皆混然,勸君休取相。
我法難思量,天龍盡迴向。
又:
下下低愚者,乍現多求覓。
濁濫即可知,愚痴愛財色。
著卻福田衣,種田討衣食。
作債稅牛犁,為事不忠直。
● 勸在家人
我見世間人,堂堂好儀相,
不報父母恩,方寸底模樣。
欠負他人錢,蹄穿始惆悵。
箇箇惜妻兒,爺孃不供養。
兄弟似冤家,心中常悒快。
憶昔少年時,求神願成長。
今為不孝子,世間多此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