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初雪─【聽海軒】
想到又要回到公司處理帳目,就一個頭兩個大。中學時上過會計課、高中時考過經濟課,還得了個甲呢!可是一開始整理公司帳目,就覺得苦不堪言。雖然大把人都說:「應該感恩有工作,那些失業的、三餐無著落的,不是更苦嗎?」
身邊很多朋友,也都異口同聲的嘆無奈——當醫師的,除了一天到晚忙看診,還得應付藥商、診所行政工作;當導遊的,從早忙到晚上,回房時已接近半夜,身體累得虛脫,往往跟司機同房,也無法修法打坐;當老板的,下屬聽話但遲鈍而固執,真慘;下屬聰明卻不合作,也慘;收不到訂單,苦,收到訂單趕不出貨,亦苦;貨品都送出去了,顧客賒帳不還錢,更苦!
漸漸的,大家都在思出離。
《清風小語》這本書中,師尊在第一篇文章〈念頭如何住〉就教示:
我實實在在告訴弟子們,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告訴我們說:「對於凡夫只有一條路可以導致清淨,克服煩惱憂傷,去除痛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條路就是四念處。」
我們要常常想念:
身念處—觀身不淨。
受念處—觀受是苦。
心念處—觀心無常。
法念處—觀法無我。
在佛陀時代,阿羅漢在岩洞裡、樹下、墓塚中、就想念這四樣。因為身不淨,慾火就熄;受是苦,就想出離;心無常,就不執著;法無我,證明空性。
如此,如此,念念分明,憶持不忘,念頭就愈來愈清淨,去除了貪、瞋、癡的無明,念頭全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會有歪念邪念,享受身心解脫的大道。
其實這世界有哪個人不苦?偏偏有人說,他幸福得很,怎麼做「苦觀」?幸福的人,內心豈有不恐懼幸福會溜走的?【百喻經】說的「世人無知,以富貴為樂。夫富貴者,求時甚苦,既獲得已,守護亦苦,後還失之,憂念復苦,於三時中,都無有樂。猶如衣食,遮故名樂,於辛苦中,橫生樂想。諸佛說言:『三界無安,皆是大苦。』凡夫倒惑,橫生樂想。」其實都是苦,因為顛倒夢想,才以為是樂,因為樂在其中,不懂得修行,生生世世輪迴不休,這是「五陰熾盛苦」,是為最苦之苦。
今天看到幾則新聞:一、北京一名卅三歲男子在網吧連續上網廿七天、吃了廿七天的快熟麵後,猝死在電腦桌前。二、喜歡到夜店玩樂的外國人小心!美女投懷送抱之後,忽然有數名大漢護著她,誣告他性騷擾;由於當時多半已有醉意,連自己都搞不清狀況,上了法庭更是有理說不清,又害怕護照被扣留,這些外國人為了息事寧人,往往都付一筆「賠償金」了結。
這,不都是樂極生悲的例子嗎?
更苦的新聞有:一名廿八歲的精神病患在爭執中刺死母親;一位受丈夫感染愛滋病的廿九歲婦女為了報復,故意與百人性交將愛滋病傳給他們;紐西蘭基督城大地震、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生靈塗炭、核能輻射危機……。
都是苦、苦、苦、苦、苦。
孩童時期懵懵懂懂,妄意而為,昔人是抓魚打鳥,今人是在電子遊戲中恣意殺戳,前生今世,種下了種種苦因。青年時期思潮洶湧,除了拼學業,又覺得受到種種誤解、束縛,不得自由自主,很愁又被罵「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壯年時期為事業打拼、為生活掙扎,遇到種種不平對待、白眼交加,有袖手旁觀者、有落井下石者、興風作浪者、背叛欺瞞者,再加上時運不濟、處處碰壁,或者為了生存,不擇手段……,嚐遍苦果,再種苦因。
到了中年,身心不一了,開始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種種病痛初露角頭。可是事業尚未穩定,還是得辛勞工作。另外,忽然感覺孩子漸漸遠離自己,不再如以往般親暱而依依膝下,他們各自有自己的世界,而自己是被排除在外的人,這時,心中難免淒苦,感覺無以為繼,不知辛苦是為了誰?
老年漸漸靠近,身體更加不由自主。這時孩子多半已各自成家或打拼事業,孤寂老人,看遍世情,復有何樂?
更別說人生所經歷的生離死別之苦,經歷一次,心上就像被挖了一個洞,總是無法復原;想念的人,總無法在一起,苦苦思念;討厭的人,卻必須日日面對;求什麼卻得不到什麼之苦……。
最苦的是,無論再如何苦,那覺受只有自己知道,大人物苦吟「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小人物自小開始,就煩惱「父母家人不了解我」,然後是「妻子不了解我」,再來是「兒女不了解我」,反正整個世界都不了解我的苦!歌裡也唱:「人說愛情故事分分合合,不必難受,可是你不是我,怎知我痛!」【佛說無量壽經】說得最貼切:「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每個人的心,總是各自在黯黯的角落獨自承受啊!
師尊在〈斷除悲痛的智慧〉這一篇裡說:
在這人世間,誰人不苦?
要斷除這些悲痛,釋迦牟尼佛要我們修『四念處』。修習『四念處』不只消除今生的悲痛,也了斷來世的悲痛,所以,要斷除悲痛,就要修習『四念處』。
因為在觀照個人的心識和身體的一切過程,你會發覺苦、空、無常、無我,原來是自然的法則,沒有其他的選擇,從此,得到了『看破』及『放下』的智慧。
如果你證得了空性的實相,那就是完完全全的清淨和脫離了一切悲痛的聖者之流了。
告訴大家,了悟這一切都只是剎那間的「生起」與「沉滅」,而無其他的東西。你會變得有智慧,對一切不「執取」!
請勿怪我突然之間「嘆十聲」,皆因自己往往沉迷於樂中,忘了輪迴的苦因。有時候,深做「苦之觀」,才會靜止下來,清清楚楚自己為何要修行,再一次鞏固我們的出離心。師尊在《魔眼》的〈輪迴即是涅槃〉篇章,藉著阿底峽尊者提醒我們:「修出離心是至要。」又藉宗咯巴祖師的口宣揚:「修定可以治病,顯現神通可以得受用。唸經可以感得福報,但都不是究竟行持,要修出離才是。」
唯有認知人間如火宅般的苦,具備了「出離心」,我們才會走向「清淨」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