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立人
相信很多人在六十年代讀國小時,老師會教育我們儲蓄的重要性!那時候,學校會跟郵局約定每星期的特定時間,派專人到校幫忙小學生做存錢、提錢的手續,還會發放一本小小綠色存摺給你。那時心性純真,看到簿子裡一塊錢、兩塊錢的累積,小小心靈充滿了滿足。就會想把媽媽給我的幾個銅板,能夠省下一兩塊,存入我的小小存摺中。
一般人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的前提是你要有「量入為出」的精神及儲蓄的觀念,這也是每個家庭父母親必須教育自己小孩對於金錢有正確的價值觀。但是,有些人會說:「錢存在銀行,利息會趕不上通貨膨脹,或吃掉你本身所持有的金錢價值。」但是,話說回來,如果沒有儲蓄,身無分文,就無財可理,不是嗎﹖
現階段灌輸給青少年的一些理財觀念,筆者建議三個基本觀念與原則,即使不懂任何高深的理財工具,也能夠傳遞給青少年。這些基本觀念包括:
一、正確的認識金錢。
二、記帳及儲蓄。
三、有計畫的安排金錢與檢討。
正確的認識金錢
家庭教育傳輸對錢的正確認識,父母親應該要從生活中尋找機會和小孩談論金錢的問題,而且態度應該開明中立,並且說明金錢只是一種交換的工具,用來保存我們勞動生產後的報酬。跟孩子說明,請孩子切記,只要不是欺騙或不法手段所得到的,積極賺錢並不是壞事。並且時時關心孩子與家人的互動,有助於青少年期間建立正確的想法與金錢觀念。
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平時在家與家人聊天的話題最主要為青少年自身相關的課業、未來、理財與消費等議題。父母可藉由此方式,幫助青少年建立對未來金錢使用有更正面的想法與規劃。父母親更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理財資訊及觀念的來源,因此,欲讓青少年能及早對金錢有更佳的使用,父母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理財觀念必須由小時候開始灌輸。
記帳及儲蓄
即將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必須要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記帳」,一般來說,邊工作邊花費,有時會覺得錢不夠用,花錢如流水、沒有自制,不知錢花到何處,唯一的做法就是記帳;記帳的目的在於讓自己瞭解金錢的流向,真的有收支不平衡的情況發生時,才會知道該從何處改進自己的財務狀況。養成記帳習慣後,抓出生活必須開銷;看到想要的商品時,則透過設定理財目標、詳列預算與執行方式,一步一步實現自我的夢想。所以說:「管理好自己的財務,是邁向財務自由的第一步。」
換個角度而言:要讓還沒有賺錢能力的青少年朋友,養成理財的觀念,就是先從存錢開始,每月拿到零用錢的時候,養成記帳的習慣,將來才不會因為扭曲的金錢觀,產生偏差的行為。
不管是自己或者跟同學們一起做功課、逛街、看電影,這些平日的花費都仰賴父母給的零用錢,開銷之餘,每個月多多少少存一點錢,積少成多,一年下來,也會有不少積蓄。不論金額大小都養成記帳的習慣,理財的正確觀念就會慢慢養成了。所以,讓青少年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以及預防債務,是一件重要及嚴肅的課題。
如何計帳省錢呢?其實很簡單,將自己當做是一家公司來經營,公司的營運與金錢的進出,一定都要有詳細的記錄。所以,每日記帳,持之以恆,把它培養成一種習慣。每日的花費(比如:車費、餐飲、零食、文具……),都可以記錄下來,每週或每月定期翻看帳本,就可以瞭解自己在哪方面的開支比較多,有哪些開支是必要的,而哪些開支是完全不必要的。這樣,以後花錢的時候,就可以完全避免不必要的花費。
有計畫的安排金錢與檢討
當父母親了解自己的孩子已經能夠控制自己的儲蓄來購買東西時,可以更進一步教導孩子有計畫的安排金錢,陪他一起計畫一年的預算,然後將三個月或一年的零用錢一次給他,讓他按照預先和你一起編定的計畫來花費,父母親在這個編訂過程中必須仔細和子女討論預算的比例原則,不能讓子女編出一個百分之五十的錢都花在零食或買玩具的預算。在這期間,可以搭配要求子女一定要記帳與定期回報。
孩子慢慢長大,隨著社會物質及同學互動的影響,自身對於物質的需求及面向有所不同。每隔一段時間,讓孩子檢視購買的物品,思考當初買下的原因是否仍在,讓他理解「需要」與「想要」的差別。
例如孩子因追求流行時髦而買的衣服或籃球鞋,發現不適合後,可與他討論,同樣的金錢還可買哪些必需品,而非嘮叨或取笑。孩子覺得錢花得太凶時,父母可以「同理」孩子沒錢的痛苦,但千萬別幫他「解決」,要讓孩子有機會承擔錯誤購買行為的後果。
還有,所謂的「開源節流」,除了「節流」,父母親可以教育孩子,如果時間、體力允許,年滿十六歲的青少年不妨於暑假做一些能力所及的工作,為自己「開源」。這樣既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孩子還可以學會獨立,明白金錢的意義,也更加明白理財的重要性。
若以上三點確實做到了,相信對青少年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再者,可以介紹進階的理財商品(例如保險及定存)。任何一位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必須對於自身的安全要提高警覺,許多人往往因為一場意外而花費高額的金錢,導致儲蓄花盡。所以,可以在「人身保障」這部分加強,而青少年年紀較輕,保費相對就比較便宜,可選擇「終身還本險」,或是兼具保障型的「投資型商品」,一方面享有人身保障,一方面可累積一筆創業基金。
建議青少年應儘早建立風險管理觀念,除了投保「意外險」外,投保「責任險」可做為父母及青少年的護身符,保障的範圍要包括因個人過失、交通事故而導致自己與他人的傷殘及財物損失……等。
對於日益普及、容易申請的信用卡消費模式,消費專家也提出「四不原則」,避免卡債上身!一、每月刷卡金額不超過月薪的三分之一;二、沒有還款計畫時,不刷卡;三、卡片不超過三張,每張額度不超過月薪的二倍;最後是「不逾期繳款,避免用到循環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