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川
大珠和尚與道光的辯論。
道光:「禪師以何心修道?」
大珠:「老僧無心可用。」
道光:「修道呢?」
大珠:「老僧無道可修。」
若果你是一位禪者,代替道光擬續下去,你會如何說?
或許你會說:「我天天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我晚晚睡覺,未曾作過一個夢?」
這樣,這個禪宗公案就如行雲流水般接續下去,趣味橫生,而不會僵住。當然,此語一出,也有可能挨大珠和尚一棒,猜猜為什麼?
現代參禪者大都明白,體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非空非有。但若認為禪悟不外如此,那是不足的。恰如一個行人,遇到一塊大石而止步不前,不懂繞道而行一樣,懂得禪理而不識禪修。
師尊說:「用見聞覺知去認知非見聞覺知。」百姓如夢,聖人如影。領悟體性時,必然體會迷失生死海的自我原來空妄,就如影子一樣。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可以說就是禪修。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逆境中,不斷嘗試心不隨境轉,惡言當善語,敵人當朋友,放下恩怨,放下成見,心如清風,自由自在的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容對立成一體,集繁星於一潭。終有一日心解脫於緣,忽然自由了,就會靈感不斷湧現,如同啞巴出聲,辯才無礙。或許這可稱第二度領悟吧!
修禪者通常認為,修禪是自修自悟,全靠自力。沒錯!但我堅信,師佛的加持很重要。或許,你會疑問,這不是有所得嗎?非也,是在師佛加持下有所悟而已。通常,人們會以師尊弘法風格與古德有所不同而攻擊《真佛宗》非正信佛教,其實,他們不知道體性妙用是無限的,法無定法,只要導人明心見性的便是正信。
心體應用就如大日遍照一樣,日光照遍塵剎而不和合一塵。體性無礙,自心不生分別就自然合性起用,迷者著境,用而不知。作一個比喻,眼睛鑿在石頭上,視而不見;眼睛長在猴子身上,只見山林樹木;眼睛長在人身上,只見名利是非;視根生在風中,就通觀無礙。離塵即合性,著境而不染,妙用無窮。
通觀三界六道,人類心住於理智,三途迷失理智而住慾,住於神變而生善,住於惡心者為魔,解脫凡塵而住空、色、欲者生三界。漏盡通即達佛地。有的參禪者有所領悟後,就意外地進入了某種境地,若心住境地就止步不前,仿如木人騎木馬,寸步難行,阻礙靈思的進一步開發。
佛理如清水,靈異若烈酒。清水灌多了,也會廁所跑不停,烈酒喝多杯,又怎能不醉呢?水和酒都不沾時,又如何?
你或許會答:「會渴死。」
泉眼從不吞水,而只吐水,又不見它渴死。自心就是智慧的泉源啊!
心不離智慧就是禪修,心無所得,修即無修。古德說,行千里路腳下不粘一塵,儘管筆者也未能做到這一點,但期同修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