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花漢濤
佛教之基本原理
佛教的基本原理是「因緣果報」,惡因惡果,善因善果。若前世今生的惡業多、善業少,來世往生三惡道;若前世今生的善業多惡業少,來世往生三善道。因靈魂不滅,靈魂依自己累世的惡業和善業,六道輪迴,永無休止;靈魂要能從六道解脫,進入四聖界,不但須改惡行善,更要超越善惡。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是幾部佛經都有提及的「七佛通偈」。
前二項是所有宗教共通的教導,淨土宗、禪宗和密宗是佛教的分支,當然不例外。行者必須藉由改惡行善,增加修行的資糧,才有福報在清淨的環境中修行。
第三項是自淨其意,在所有宗教中,只有佛教特別教導這項,是佛教修行的重點。這是佛教和其他宗教主要的不同之處。行者不但要改惡行善,更須超越善惡。
行者「行善卻不被善綁」,指雖行善,但不會自命不凡,高人一等,反而不做善想,不邀功,只是隨緣而行;行者「見惡不被惡綁」,指雖見惡,但不會嫉惡如仇,漫罵苛責,反而生悲憫之心,幫助他們改過,以免將來受苦報。
第四項告訢我們,任何佛法皆不超出這三個範疇,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但因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則須採取不同的方法。
自力、他力與歸向
淨土宗的修行(他力):臨終時,一心不亂唸佛號,被動地由佛菩薩接引,往生成佛。
禪宗的修行(自力):明心見性,自主生死,見性成佛。
密宗的修行(自力和他力):自己的身口意和根本傳承上師、佛菩薩的身口意相應,藉根本傳承上師、佛菩薩的加持力達到即身成佛。臨終時,靠自力和根本傳承上師、佛菩薩之加持力,有把握往生相應的淨土。
淨土宗的修行是「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禪宗的修行是「三皈依」:皈依自性佛,皈依自性法,皈依自性僧。
密宗的修行是「四皈依」: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淨土宗修行的著眼點放在「前世」:今世這麼多的苦難,是前世惡業所造成,必須常修「懺悔法」以消業障,離苦得樂,往生淨土。所以一般世人常認為淨土宗的修行,比較悲觀消極。
禪宗修行的著眼點放在「今生」:前世已過,來世未現,不想過去,不寄望未來,只有把握當下,直心是道場,精進參悟。所以一般世人常認為禪宗的修行,比較無執、正面。
密宗修行的著眼點放在「來世」:今世福報很好,把握今世行善積德,子孫和自己的來世皆得好報;今世積極累積修行的資糧,實修使自己的身口意和佛菩薩相應,以達自在任運。所以一般世人常認為密宗的修行比較樂觀、積極。
密宗修行的次第
「四加行」(大禮拜、大供養、四皈依、「金剛心懺悔法」),此為修行資糧。修行次第依序為:
上師相應→本尊相應→護法相應→內密相應→無上密相應→大圓滿相應。
為度眾方便,成就的上師可修「息災法」、「增益法」、「敬愛法」、「降伏法」,為弟子消災解難。
密宗修行的相應成就
護摩成就:手結根本傳承上師、佛菩薩的手印,和根本傳承上師、佛菩薩的「行」相應。
持明成就:唸誦根本傳承上師、佛菩薩的心咒,和根本傳承上師、佛菩薩的「心」相應。
禪定成就:觀想根本傳承上師、佛菩薩的意念,和根本傳承上師、佛菩薩的「三摩地」相應。
《真佛宗》的殊勝
密宗包括唐密、藏密和東密,藏密又分成「紅、黃、白、花」四教派,而《真佛宗》是融合了唐密、藏密和東密,因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除了有這些人間密宗教派的傳承,還擁有特別的傳承,是直接來自虛空中金剛薩埵的灌頂加持。蓮生活佛和任何一尊佛菩薩的身口意,皆可完全相應,當然能指引我們如何和佛菩薩相應。
註①:十法界包括「六凡界(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及「四聖界」(佛、菩薩、緣覺、聲聞)。
註②:「七佛」指在人間,從遙遠的過去一直到釋迦牟尼佛為止的七尊佛,分別是毘婆尸佛、尸棄佛、毘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及釋迦牟尼佛。
註③:就客觀而言,善事和惡事是依附在法界上,能使法界和諧、進步即為善事,破壞法界的生存、發展即為惡事。就利益而言,「利人、利己」以及「利人、不利己」的行為皆為善事,「不利人、利己」和「不利人、不利己」的行為皆為惡事。就主觀而言,問心無愧的是善事,問心有愧的是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