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虹光
真理當然愈辯愈明,真相也愈掀愈殘酷。
理性者以功利為基石,感性者以直覺為判準。
世事無所謂絕對正確,或絕對正義;一切都是「相對而論」。
撒旦也是上帝的化現,「佛魔一如」,是證道者的最高境界。
惜世人不察,總落入邊見,殊不知「不二」者乃「不一」與「不異」,清涼自在。
將理性與感性截然二分,無疑是將「心物二元」論的極端展現。
世人並無絕對依止純粹「理性」或「感性」行事,如果有,也是「功利」與「直覺」作為最後行事抉擇的理據,或者,更可謂是一種得失的算計。
菩薩是覺「有情」,而非「無情」。
覺「有情」,方能體悟一切慾念的熾盛;亦才能從五蘊的苦中拔超解脫。
是以,覺「有情」是知曉一切並深入一切,而非作壁上觀,隔岸觀火。
遁入深山縱然超於方物之外,卻少了那點通情達理的柔情。
認為菩薩是「如如不動」,無半點「情」意,是求道者最大的誤解。
「見山是山」,是求道者必經的荊途。因為它必然受到俗世的摧折與磨練。
「見山不是山」,是求道者出離的捷徑。因為它要視一切都是假相,都是空幻。
「見山還是山」,是求道的大澈大悟。因為它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下流,是見山。(舉凡利慾薰心,貪贓枉法,見色忘友,大逆不道等皆然)
逆流,是不見山。(想要逆流而上,卻與大道違背。大道乃汩汩無涯,不辭涓細)
風流,是出山。(開悟者自知一切都是「道」的使然,並無生任何差別看待)註
太極者,懷陰抱陽,沖氣以為和。水清則無魚,地穢多生物。
一切都要持平看待,方能極高明而道中庸。
註:此處的風流並非指涉男女之風流韻事,而是彰顯不拘禮法與快意的瀟灑本色(無掛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