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接(朱鍾勛 醫師)
曾被稱為「排毒教父」的林光常,四年前以「無毒一身輕」及「排毒餐」等著作掀起養生飲食風潮,有癌症患者聽信他「只要吃我的排毒餐,不必化療。」的說法,導致延誤治療,病情惡化;板橋地檢署將林光常依常業詐欺等罪起訴,並具體求刑七年。
林光常宣稱自己是醫師、教授,向民眾推廣他的「排毒餐」、「地瓜餐」、「喝好水」、「備長炭」、「瀑布負離子」等聲稱有療效的食品,在海內外的知名度頗高。
本案是一名四十四歲乳癌患者呂育嫻向檢察官提出告訴。她指控說,當時看到林光常的「無毒一身輕」著作,「彷彿看到一盞明燈」,決定不聽醫師的治療意見,花了廿多萬元買林的產品,並拍攝見證廣告,上電視推展排毒療法;未料兩年多後(九十五年)再檢查,癌細胞已惡化,移轉到淋巴。
檢察官起訴說,林光常在台灣的最高學歷為健行工專電機科(已改制為青雲大學),卻對外宣稱是「美國環球大學東方醫學博士」,具有醫師、教授資格,以取信於消費者。事實上,美國環球大學並未經我國及美國認可。
有多少人追究過「毒」是什麼?
身體又是如何「排毒」?
所謂排毒,有些是行銷用語。從醫學觀點來看,所謂的「毒」,是指細菌和病毒,「毒」是指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包括來自外在環境的壓力和污染、細菌、病毒及人體新陳代謝的廢物。例如「尿酸」是人體新陳代謝的廢物,血液中尿酸過高,尿酸鹽結晶累積在身體各部分,就會形成「痛風」,因此痛風屬於新陳代謝疾病。
人體新陳代謝包括吸收和排泄,「排毒」或許只能算是「排泄」。坊間所謂的「排毒」,過於浮濫;無論排汗、按摩促進淋巴循環或新陳代謝、大腸水療幫助排便,通通被歸為「排毒」的一環。
人體的排毒器官只有肝臟和腎臟。人體細胞新陳代謝時,會產生代謝物,不排出去,對身體有害,肝和腎是兩個重要的排泄代謝物器官。肝可 以透過細胞作用,把進入體內的毒素從膽汁排出,腎則會將血液中的有害物質透過小便排出。
毒的來源,其實是食物本身,因為吃進太多身體處理不掉的東西。每天吃很多檳榔,把荖花和石灰質都吃進去,造成血鈣濃度太高,導致腎功能衰竭。另外,膽固醇(脂肪的一種)是製造細胞膜和荷爾蒙的重要原料,但是飲食中,膽固醇含量太高,身體利用不了,堆積在體內,造成高血壓、高血脂,本來是身體運作必要成分,量過多之後,反而變成「毒」,讓現代人欲除之而後快。現代人肉吃太多了,又都不動。時下食物,脂肪太多,纖維(蔬菜)太少,最大謬思,只想躺著排毒。
很多人想藉外力或藥物、偏方來「排毒」,專家說:「到目前為止,還找不到真正可以『排毒』,又不會造成副作用的藥!」像薏仁有助排掉身體的水分,但,還是排不掉膽固醇。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健康聖品」大流行,從黑豆、靈芝、番茄到最近的地瓜等,消費者都以為,吃下這些單一的「健康聖品」,對身體健康絕對有益。食物對身體能不能產生作用,主要是看「份量」。
均衡營養之外,還要多樣化,不要固定吃某一種,同樣是蔬菜或海鮮、肉類,今天吃茼蒿,明天空心菜,後天吃高麗菜;今天吃蚵仔,明天螃蟹、後天吃蝦子,牛肉也一樣,美國、紐西蘭、澳洲牛肉可以互換,連牛奶的品牌也都可以時常更換,「每一種吃下去的量不大,即使有污染(毒),身體還都可以自然處理。」
但是,人們很難回頭思考自己「吃太多」,反而在身體負荷過重之後,想要藉「排毒」讓自己健康,這也造就時下「排毒產業」日趨盛行。
其實,想要「排毒」,最好的方法是透過運動,像淋巴是身體免疫系統,透過運動,本來就可以促進淋巴循環,將身體有害的物質排出體外,但是,多數人不想運動,而是花錢請瘦身美容業者在身上沿著淋巴結按壓。
坊間也有醫師推出讓病人躺著注射點滴,就可「瘦身、排毒」的療程。另外,躺著就可以「碎脂」的「碎脂機」大賣,也反映現代人不想動就想讓脂肪不見的心理。現在的人很會賺錢,但不喜歡動,要他走五百公尺到捷運站可能都不願意,像這樣,要「排毒」談何容易?身體健康最難纏的敵人,其實不是人體內的「毒」,而是自己。但是,要人們少吃多動,卻是對人性最嚴格的挑戰,有多少人能成功挑戰自己,抵擋得住美食和各種便利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