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曉上師【雲影風言】
(文接三○七期)
所以,活著時最好能越早實修越好,敬師、重法,經過長期累積身口意的淨化,才能重拾與師佛、菩薩、聖者的至親歸屬感:
免得死亡時,忘失師佛(有陌生感、疑惑、不習慣、不喜接近,有心理與業力等障礙),而只認六親(特別是只愛與豬朋狗友嘻哈虛度者)和七寶(貪財戀物者),見光害怕,聞香不慣,只喜陰臭暗昧,迷醉於以為是真實的一切世俗人事物,糾纏留戀。
有時,甚至為貪茶酒、品飲美食之類,也會令人回頭,不識佛國的豐盛法喜,而留在人間把那品飲美食消化完畢,撒一盤尿糞,圖一時暢快,還再做種種他想,包袱沉重,而耽誤了出離輪迴的行程。
又或臨終前,剛好有李老闆約談發財事宜,自己的魂魄卻不由自主出了殼,依習性還尋回舊路,到了老地方……。
此時此刻,你雖見著李老闆,李老闆卻已見不著你(鬼魂)了。
你乾著急也無用。這盤「大生意」已非你可屬了。
人生落幕,時常是突來襲。
就算剛從銀行提取出暴發錢款,沒走幾步,閻羅王老先生的請帖一到,陰間的員警(鬼差)馬上把人扣住,連午飯也不讓吃,瞬間就被拖到殿前。
臨終前,莫見美眉,否則那眉眼也能把凡夫勾住,難逃「生天」;莫中六合、樂透等彩票大獎,中了獎或會如同中了陷阱,會捨不得人間的「樂透」。
緣到之際,到佛國遊覽、定居,是不必帶上「行李」(世間的留戀物與依戀者)的!
不怕山高,就怕腿軟。
備戰好「一去不返」的心理準備吧!那是真正回家的感覺!
(平時,要修好跟這個家有無上親近的感覺為要,否則,會誤以為生疏地而不想去。)
擔心、掛心兒孫家眷,顧慮怨親的,筆者在此教疏:
無志山壓頭,有志人搬山。
臨終應當一咬牙、一閉眼(肉眼),中陰眼見佛光、見師佛,要果斷地隨師佛、菩薩一步登天(極樂世界),甭管三七二十一,還是六六三十六,先上去再說。
在人間尚且有辦法(修法求解、法會超拔)關照兒孫家眷等,難道登了天(極樂世界)後,就沒法子救助那可能變現出來的敗家兒、倒蛋孫、騷媳婦、混帳兄弟、「親愛」損友麼?!
只要有心,自有辦法請佛放光大大加持他們,漸進地令他們修行。
緣至吉時,再請佛菩薩接引這些後續眷屬部隊上來,便可永遠地大團圓了。
若有頑固七分、七十分的,待七世、七十世後,也仍「有機可乘」的。來日方長,時間「無窮」,有緣的,看誰能逃出如來手掌心不?!
早修早得,遲修遲得,各自因果各自受吧!
我等若修得相應緣至,先上岸是好;告訴那些暫未上岸的,我們在上面等你們。
從岸上伸手,伸廣長手去拉,好過大家同在苦海裡浮沉,喝水嗆鼻的。
若在水中用力抬舉某人的屁股,促他上岸(彼岸),肯定不及從岸上伸手拉一把的好;弄得不對勁時,也許會被他不識抬舉地、「好心沒好報」似地蹬踢幾腳,因此而不幸地扯動出自己的瞋心,會影響到尚未安固的功力呢!(在相對的層面而言,這話也夠實在了吧!)
總之,近岸者快上岸為要!顧慮糾葛的,不很是笨蛋麼?!
有問,因果是不能滅的(只能償還或轉化),某人若帶業往生了佛國,這樣,他未及還的債(因果)如何還?
有答,修佛的好處,正是行者在沒能力還債時,佛菩薩護法放光庇佑,加上自心善正,便可得以喘息緩氣,不被迫得狼狽不堪,甚至死路;有點像獲取了「破產保護令」,待至有能力還時,得以輕鬆還之。
「當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雖然(仍要)一報還一報,但你可修法還給冤親債主,將他們遣散。這就是密教最殊勝的地方。」(蓮生聖尊答〈中天電視臺〉專訪∕2012.02.03)
筆者感嘆,〈我們會永別人間〉:
與美夢有過相濡以沫的約定
邂逅宛若初見的春跡
卻不免新痛和愁離
曾經迷得貪婪,勸說不動
讀書讀人,煙水迷離
每一次轉身都如隔世
每一次相逢都如幻得
風起雲湧,幾多不平事!
或荒地野菊,或車馬喧囂
無法遠離世味的茶
無法可愛不失的老
和流光執手,終落為塵沙
決絕的背影,會往生淨土
不用留戀醉心的波韻
前途,更有超凡的風景!
自如是無比的優雅
滄桑一脫更精神!
— 續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