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曉上師【雲影風言】
聽說,有位名師得了不治症,臨終前,很誠懇地對多年好友說了肺腑言:「我一生被虛名所誤。雖然外面看著風光,出了書,有人跟著我學佛,可我知道,自己並沒有真正開悟,也沒有明心見性。現在想來,聰明反被聰明誤。」
好友問:「古來宗師,不是也有臨終開悟得道的?」
名師說:「那是大修行人,放下萬緣,一靈炯炯,不是我這種世智辯聰的小根器。我一生自恃聰明,有才有情,因此有太多的放不下。」
好友又問:「那你最近如何用功?我每次來,你都在禪坐,我不忍心打擾你,只好在外面唸佛,為你祈禱。」
名師淡淡一笑:「謝謝你!生死大事,何時死,乃至來生何處投胎,我還是知道的。」
好友說:「這就很了不起啊!你都知道自己何時死,何處投胎,難道你還沒開悟?」
名師慚愧道:「這只是功夫,與開悟沒有干係,更與明心見性沒干係。我三歲時就能記憶投胎的因緣,長大後學佛為了求證這因緣……。我此生很早就知道自己『生從何來』,這一生的修行只為完成『死向何去』。現在能知道死期,不過是預知時至而已,『死向何去』我也知道了,不過還是那句老話—再入輪迴做眾生。」
「我的內心已經沒有對死亡的恐怖,但這點粗淺的修行,離得道或開悟或見性還遠著呢!」
難怪蓮生聖尊曾經開示,諸法與開悟無關。
所以,一些修行的感應通玄,堂皇大道理、佛法工具外相等,完全非關第一義諦、最本然的真相。
接著,名師流著酸淚,對好友說出了不少懺悔的事情—懺悔曾做過的錯事,沒能真正盡孝,傷害過親朋好友;懺悔曾經說過不少妄語,未得言得,未證言證,自負輕狂;懺悔曾經口是心非,造了是非惹了麻煩,損人不利己;懺悔對愛過自己的女人帶來的心靈傷害;懺悔因無知而對同修帶來的誤導……。
臨終前的懺悔,雖說已屬遲遲,但也勉強及時,若再遲遲遲,那就要墜崖失救了。
如果業障彌重,一旦失去人身,便萬劫不復還。
幸好,把握到最後機會的徹底懺悔,使他可以放下包袱,輕裝上路。
名師讓好友找來洗衣服用的大鐵盆,他要把自己平生所寫、疊起來足足有一米高、很多出版社爭著要買的手稿燒掉,名師說:「我一生說法時喜辯論,輕視他人,造業很多;沒有得道,沒有見性,只是知解文字,又見地不正;常道妄語,說是非、爭曲直、傳邪見,多是野狐禪說。所以報應現前,得病在口腔、食道、胃……。」確實,他的臉容更加消瘦了,只因坐禪的功夫不錯,精神尚好罷了。
這時的焚稿,在他的用心而言,還有不希望別人記住自己、放下對虛名執著的想法。
好友與他將書稿一本一本地燒著,還包括日記,其中不少乃是毛筆書寫的,字跡美俊工整。
然而,這不是什麼遺憾;燒去執著,比什麼都爽脫!其時正值冬天,他倆以焚書的光和熱取著暖,好像品嚐著一種不是滋味的法味。
名師這時表現得淡定平和,令好友忽然也萌生一念:「臨死前,我也要一樣,燒盡所有的日記文稿等,與俗世迷夢毫無瓜葛地分手。」
誰知這個念頭才一動,名師就知道了(已修出某一層次的他心通),笑著說:「……別學我,學我沒出息。」
好友望著這位多年來亦師亦友的名師,頗感難過,問道:「你要走了,有什麼話可以做為對我們最後的忠告?」
名師說:「我知道你的未來之路,但不能說破。在沒有得道、沒有開悟見性前,莫自以為是,誤人慧命。」
「你即使道理上開悟,也不等於了生死,出三界。開悟只是修行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所以歷代祖師都強調要悟後起修,歷事練心,打磨習氣,斷盡惑業,方有出頭之日。」
「將來即便你有了弟子,也決不要剝削弟子。江湖上的事情我見多了,很多師父把弟子當僕人馬仔使喚,那個罪過很重。」
「你以後去參訪他人,不要帶著成見去參訪,不要比較誰高誰低。人間有無數菩薩化身教誨,外道中何嘗沒有菩薩教化?」
「不要帶有分別心和成見,要一心聆聽內觀,內智自生,生而不住。不要輕視任何不懂佛道的人,哪怕他們見解幼稚、錯謬,都不能笑話。」
「我這一生譏笑過很多見解錯謬的人。每一個沒有開悟的人都是未來佛,一旦開悟就是大師,你怎能嘲笑大師?」
「以往這些道理我雖然懂,但習氣傲氣使然,給自己招了不少禍端。」
「還有,好辯論、好爭鬥,口誅筆伐的,結果自己得了咽喉癌、食道癌,罪孽深重啊!」
名師說著說著,流下了真摯悔悟的眼淚,那也是教化的眼淚呢!
一個月後,名師平靜地說:「我要走了,還是投生西北吧!西北窮一點,但人厚道,佛道的根源甚深……,我就投生西北。咱哥倆有緣,三十年後,還能再見。那時你是大哥,我是小弟,你可要幫我!」
兩人不禁都笑了。
好友說:「我向你學禪時不上進,你踢過我,那時該我踢你囉!」
名師說:「踢狠點,或許在你一踢之下,我當場開悟。」
最後,名師又一次顯露神通,預言說好友未來的居處地,自己的骨灰會滲進海棠樹。
他說,修得這些神異通感其實都是無常的,離大道見性還很遠;就是像他這樣程度的修行還是沒有了脫生死,沒有開悟見性……。
在名師自己預定的那天,他真的坐化了。
隨後肉身火化,透過極度烈焰化為塵泥。
呵!呵!塵歸塵,土歸土;一時有,一時無……。
好友分取了他的一點骨灰。來京時還帶著。
某年,好友忽然發現窗外,竟然冒出了豔麗柔媚的秋海棠。這時,才想起名師臨終時留下的偈:
海棠風過蟬魂香,
寥廓青天是故鄉;
再來求道道安在?
康寧福壽非吾望。
對此,好友不禁又重溫起名師剛去逝後自己的感嘆:嗚呼!又一個預知轉世的禪師、隨業輪迴的悲劇、三生石的公案!與唐朝的圓澤禪師何其相似!
為何不脫離輪迴?不求生佛國?
阿彌陀佛願力無邊,淨土法門利益廣大,五逆罪人十念必生,博地凡夫一生唸持往生,何其簡便易行!又何必貪取一時名利之快,自恃聰明、自取輪迴?怪哉!
我相信,總有一天,會在茫茫人海遇見他的,不論是否認出他。我們總會有緣遇見,盡未來際,會遇見他,在那個了無分別的本地風光裡會遇見他。
× × × ×
看罷「別人」的這場「名師臨終說法夢戲」,確實感到發人深省:神通非究竟,往生才關鍵!
有位宗薩欽哲仁波切說得不錯:
如果你喜歡被表揚,不喜歡被批評;如果你只是想得到,害怕失去;如果你尋求被注意,憎恨被忽視;如果你過分尋找快樂,偏執地害怕。
如果你深陷這八種狀態,你就會變得脆弱。
如果你不會,就將變得強大。
可見,貪欲會使人把持著輪迴的過山車不肯放手,自陷於連連驚險哀叫而不解脫,無有一世肯立決出離。
當有幸知悟並想要出離時,又會被其巨大的吸引力牽纏住,情不自禁又被玩弄下去,再度不幸而無藥可救。
借鏡上例,人人當須自省徹底,決定莫犯才好。
否則,東南西北到處投胎,有機會修行又常落於污染及迷局,那真是無謂的玩命與浪費了。
若偏離正見正行而貪取名利等等,那是引火焚身,無路可逃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