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曉上師─【雲影風言】
幻世是假也是真,也沒有真假的概念,不用管它。
在這個遊戲的過程中,生命體必須有定力,定力自然產生智慧,只要有定、慧,就不怕他幻或不幻,如泡或無泡。
在奇想、奇夢間,定、慧具佳者才能任運自在。
在相遇心生歡喜的人事之前,人們感到孤單,隨時等候著美好來填充這個荒蕪空間。
這個等候實際上是凡人普遍的不知足、不滿足狀況,他永遠在等候,正如等候一輪喜報又等候第二輪喜報。
當突然意料之外或預感之中的不期而遇,某個新識的人事就會填充了這個空間。
人總是需要整體、完整。
「需要」不是錯,只是當初為何執著由「分裂」而來並自以為真的孤單寂寞的個體?!
以為「孤單」遇著「群聚」是重逢,其實從未分離。
「分離」是錯覺,是時空分別見的狹隘觀罷了。
依賴外來人事填補空虛的習慣是危險的,最好是重證整體「樂空有」的一如性,不然那不是真愛。
當心靈不再執著於需要去填充對方時,真愛才會發生,圓滿永恆才能再度被照見。
有所需求,倘若執著迷入,就已是潛伏下問題了。
當需求被短暫的外應(人事、情欲)所滿足,而後又被打破,這一折騰,人就會從愛之上,上馬又下馬,升至天堂又墮下地獄。
你愛這種遊戲麼?不反對你愛,但結果是心靈被顛痛不止,備受驚嚇;起落均有「遺憾」,就是常說的「痛並快樂著」。
這不算真愛,真愛是無我大愛。
不能住於期待,有住於期待等於是粘著在幻象上等死了,知幻離幻為要。
愛但不執,空闊妙然。
愛可以狂喜,但狂喜也是輕安無滯的。
因為重證樂空一如性時,這種狀態就非凡人可瞭解,無法言語道盡了。
人說榴槤是什麼滋味,不管詞彙、譬喻多麼厲害,還是無法使你未吃如吃。
當人們不執著於需要時,才會有真愛,心裡面才能展現出自由的空間:
開懷地打開廣闊天地,自然沒有什麼不趨你而來!
如同大海謙卑地打開胸膛,百溪無不匯聚於它。
真愛是不需要「需要」的,真愛是無求得亦無可失的。努力之餘也可以無有著力的糾結與困擾。
無求時,所有的妙好事物都會因你的胸襟與氣度而歸伏於你。
「慈」就是「磁」。
那是至上的正能量,超越正負的能量!
空闊才能攝引事物。
在你身上若有最偉大的愛的度量,無盡人物法妙情狀,都可如幻地歸聚在你心靈的懷內。
自然本相是不會受難、難受的,不會有被利用,不會有被羞辱,不會受到不尊重,不會予你限制,只有如鳥飛空來往自由且無痕。
能讓人來去自由的人,你自然會愛上這個人!
這個人不會製造束縛,給你好處善意又夾帶壞處惡意,更不會給你不安不快……。
愛的不安感完全是人為的,當有企圖、有利用、有執迷,期待中的凡愛就會製造出無窮無盡的問題,給愛帶來不純粹,帶來太多雜質與混濁。
滿臉緊張向你借東西的人,你多數會不放心借給他,這是因為對方的緊張讓你有不安全感。
向你借東西的人,若不太緊張結果,只是努力嘗試,你會願意,因為他沒有企圖,不管缺與不缺,他不緊張,這個就是自由的空間感。
這空間感讓人呼吸自在。
帶著緊張執著向你借東西的人,讓人缺少空間感,呼吸急促的,彷彿空氣也不夠用了。
每個人都是自由體,常在一起很近的人,尤其要注意給彼此鮮活的空間。
真愛是純粹的,不夾帶自私功利的。
當看到對方的缺點,可以適時適語地指出,但無必要強令改正,或拼死互相抵觸,還美其名是「為對方好」。
其實,這已是干涉到別人的空間了。
已做忠告善勸之後,一切還是自由,誰或上天堂或下地獄,已與自己無涉。
做為親人近友,已盡過勸責,不了也是了,否則了不了,自縛縛人了。
不完美也是一種自然。
完美從來沒有標準。
不完美與完美只是各自表述。
盯著別人缺點而心煩氣惱的壞習慣,對於很多人來說,都甚難根治拔除的,所以,太多人在相處過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製造痛苦予對方。
帶著惱怒和煩惱去行動,不會走出人生美滿的道路。
受別人影響心情的,那是自毀本自具足的自由空間!
心要像鏡子照到什麼反映什麼,是非、高低、美醜都不會粘住。
鏡子永遠靜心,在淨定中無不安足。
愛與禪定並行不悖,愛不能干擾禪定與智慧。
在禪定中可以愛,可以感受陽光與沙灘,可以感受華飾與赤裸,可以在天堂不敗,在地獄無住。
真愛是最自由的幻作!
真愛是最偉大的互贈!
當然能顯最無比的自由與歡悅。
對方悅則己悅,對方自由則己自由。
渾然天成。
真愛是無私的,最永恆清澈,能使人依歸無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