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蓮耶上師
(文接二九八期)
誰沒有習氣呢?有身體就有內分泌,習氣有一部分就是來自於內分泌的影響。例如:男生如果三、四個月不漏,還是會有性方面的衝動;而女生在每個月生理期來的時候,情緒就會有比較大的波動。
我們很悲哀的地方,就是我們有這個身體,但,也是因為我們有這個身體,我們才可以修行!因為佛菩薩都要轉到這人間來,跟我們一樣,用身體修行。這個人間是一個很大的「預備佛」的學校。
「令無退失」,只有到這個地步,你才會真實的不退轉。可是,你還是要去駕馭你的習氣。從「已悟法本無生」到「令無退失」中間有一段很大段的路,這段路,你要不斷做到「心體自如。不見身心」,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可以「住於寂滅平等究竟真實之智」。這很難!這一定要好好約束自己,才有辦法做得到。
師尊為什麼說開悟之後才是修行?開悟之後還要修什麼?要「修堅固所悟」啊!只有堅固所悟,才能「令無退失」。如果做不到,祖師爺在後面又再加一句:「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不要跟著妄念跑,妄念自然息滅。
所以,六祖才講「不思善、不思惡」。重點不在「善、惡」,而是叫你「不思」—「不要去想」。「思善、思惡」都是妄念,如果你去思維它,就是跟著妄念走;重點在「不思」兩個字,「不思」就是「勿隨」。如果做到「知而勿隨」,妄念很自然就息掉了。
要如何做到「妄若息時」?很簡單,事情過去了,就不再去想。我們有時候會這樣—上一秒想的事,下一秒就不見了!這就是很自然的「妄若息時」。其實,這也可以說是「妄念自息」—妄念本來就是會自己停下來。你不要去想它、不要去認取它、不要貼標籤、不要去抓著它不放,就可以了。
就像有一個漂亮的女生走過去,那關你什麼事?你不要去想:「哇!好漂亮的女生,好想認識她。」完蛋了!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會說:「夫迷途之法。從妄想生。」人都是這樣,一旦妄想出現了,就抓著不放;其實,你只要不去追著妄想跑,很快就放掉、忘掉、不去想,就可以「心源空寂」了。
很多人以為「妄心若起。知而勿隨」這句話的關鍵是在「勿隨」,其實不是,是「知」!這句話真正的關鍵字是「知」字!
妄心人人都有,但,你要知道它真的是「妄心」。你必須知道它是「妄心」,你才有可能「勿隨」—不跟隨它;如果連它是妄心都看不出來的話,「勿隨」是不可能出現的。
你知道你不會跟著這個妄心的時候,才有可能進一步「妄若息時」;因為你「不跟隨」,而使得妄念自己平息。
當妄念自己平息的時候,你會發現過去老是困擾你的「忌妒、不滿、貪欲、渴求」,其實本來就是來自於一個空寂的地方。你不跟隨它,它就自己平息了!
我們的內心本來就是「自圓滿」,為什麼叫做「自圓滿」?「自圓滿」不是只有講「你自己圓滿」的涵義而已,「自圓滿」還有「自行回復圓滿」的意思。這兩句話不同,一個是講「自己本來就是圓滿的」,另一個是講「當有妄心出現了,你不要跟隨它,它又會自己變成圓滿」。兩個是一體兩面,你會發現,不管怎麼變,它自己原來就是圓滿的。
只要你知道了、看到了妄念,後面就好解決。但是,問題在於我們不一定知道那個叫妄念,如果我們很清楚明白那個就是「妄念」,我們就可以不跟隨它。
為什麼說「知道它是妄念,後面就好解決」?你往前看「迷途之法。從妄想生」這句話,原來,人之所以是凡夫,就是因為有妄想;只要不跟隨妄想,只要妄想止息,人就沒有迷途了。
現在的問題是「知」。如何才能「知」?怎麼樣才算是看見妄念、知道妄念?簡單講,只要讓我們的心不能平靜的情緒、情感,原則上都叫妄念;只要是讓我們不開心、不高興的,都是妄念。
你沒有辦法阻止這些不開心的妄念,因為那是腦袋的自然作用,是腦神經自然放電的作用。師尊講過,只有死人的腦神經不會放電,連植物人都會繼續放電。
心裡面還會有比較、計較,那個就是妄心;心裡面還會有委屈、難過,基本上也是妄心。你不是不可以難過,你不是不可以覺得有委屈,你不是不能有這些情感。你就算成佛了,還是會有這些情感!但是,你不會被這些情感給綑綁而爬不出來。
— 待 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