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永遠不缺事,但你是無事的。
文/蓮曉上師
只有感恩
沒有抱怨任何人,只有感恩所有人。
我們只長花朵不長草。
善因常種,惡果不遇。
我們只撥雲見晴天,不做烏雲蓋大地。
愚者苦中常憤怒,
不如苦中觀空化光,焦煙視作仙霧。
心由我主,無凶不吉。
對治行法長養,空定無法其中。
凡有所住皆妄
失足深淵,勿上其當;
春風得意,勿上其當。
凡有所住,皆妄。
為什麼「異想」,天卻「難開」?
身心得了「絕症」,只幻想大師往腦門上拍一下,像武俠神話小說那般,瞬即解除那萬惡的東西,哪有這等快捷便宜之事?!
一般而言,還是要莫奈何(非對抗性心態)地接受為先。
大師加持,自心努力,或者會有大轉化,或者減去一定程度的苦,寬免一定相應程度的業。
這與五行、宿世因果輕重、誠意及修行對應。
若還不懂懺悔的,那就難了。
硬邦邦的不信神佛因果,非要「看見」(無視人類肉眼維度的極為有限)才信、被鬼差捉拿歸案時才信,那豈不悔之晚矣?!
不少眾生貪圖便宜,有的幹下重量級壞事卻異想天開:
想很輕易地花幾個金錢銀錢銅錢,請大師法師加持七八個回合,就可以不受「嚴重後果」。
不合科學因果道理啊。
世界可以永遠不缺事,但你是無事的
凡人不安於自己的內心,想法設計逃離「孤單的內在」,不能夠忍受自己內心的寂靜、月光下的一片冷白。
害怕「落空」、「寂寞」。
一刻也受不了「無聊」。
內心乏定乏(法)味,完全不習慣「寂靜」。
去郊外步行,也要用音樂塞住兩耳;煮個飯,也不甘片刻寧靜,非要浮想蹓躂到市場官場情場乃至天外不可。
缺乏平和安在的無想習慣。
一旦身體得到半天休息,靈魂就想引領軀殼到外頭去「熱鬧」、「娛樂」:
找一個宴會、一個酒吧、一場球賽、一場是非或知識的衝擊、一場戰爭、一個慘案的始末過程。
總之,要去一個感覺不會無聊、孤單、無事的地方或者情節當中。
這說明內心是外求外依的。是積習久遠的頑劣毛病。
有時這類內心的孤單苦悶、亂撞瞎竄會使人得到抑鬱症或者瘋傻。
是迷失在「分別識」的牛角尖洞、深淵下的窮途末路。
熱鬧與孤寂的落差,是凡人的幻執。
空性在其中,不二。
凡人卻不悟,無證。
這自然會走投無路,但覺四面懸崖峭壁,不可活也。
覺者如來是在分化之中,覺而無分的。
不落在熱鬧,也不落在孤寂。
祂只是瞅見了熱鬧,瞅見了孤寂。
沒有以為真的有熱鬧,真的有孤寂。
不會以幻分幻見幻入為真常。
祂不當真也不當假,所以既在其中也不在其中。
祂已然在凡夫認為的自相矛盾中:圓成無成!
祂的無心已包含包容一切而放下一切。
不必依賴於「到外面」「外星」去逃避、發洩。
祂已然是和諧的整個宇宙(也沒有宇宙)。
孤寂也是熱鬧。
無不是觀照之時,可以法喜源源不盡。
可以做事與玩耍,也可以不做事不玩耍。
空性是不缺的,那做事幹嘛?!
(能自證,即無無聊。)
空性是現分別的,那不做事幹嘛?!
(在分別中任運,而無一物可得。)
不必逃離所謂內心或者外界的現場。
每一個片刻都很「合理」、「完整」、「好的」。
孤寂從來未曾與熱鬧分離過。
正如科學家看到的任何一點靜態,裡頭都是動態。
最小的粒子,已知最小單位「誇克」裡面,是振動的光波,是光波的振動。
沒有一點是穩固的。
但我們卻時常似乎看見穩固。
是我們眼睛兒的問題?還是它們本身的問題?!
親們,試答一下。
直接翻取一下讀典記憶、翻動一下古籍。
千年古人六祖惠能師傅早已說了:
不是某某動,不是某某某動,而是仁者心動(原文眾所周知,此略)。
這句,是可以讓對量子問題感到驚訝的科學家們一個終極答案。
他們可以不信,但再研究幾千數萬年,一定還是這個答案。
不必畏懼孤寂,它隨時都可以熱鬧,如果你能自主的話!
孤寂與熱鬧從未真正分別過,如果你能開悟的話!
親愛的行者們:
要證現自己的佛性。
有行動,是知足常樂,證空(性)常樂。
沒有行動,也是安逸,沒有所謂不滿足。
世界可以永遠不缺事,但你是無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