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三四六期)
我們要明白,我們做善的布施,是需要實踐,才會有結果的。很多時候,一般眾生、佛教徒、修行人,也都有這樣的問題—為什麼那個好人這麼慘啊?為什麼這個人持戒、精進修法、做善事,卻這麼窮啊?為什麼這個人這麼貪,卻是越貪越富有啊?為什麼這樣?不是有因果的嗎?
其實,這個不單只是異教徒,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會有這樣的疑惑,佛教徒也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這個人殺、盜、淫、妄、酒,樣樣都做了,但是,他的福分就是這麼大!為什麼?我們都明白這是因果,但是,我們心裡還是會有點不平衡。
其實,我們要明白,在春天把種子放下去,也要等到秋天才會發芽;我們在春天種一棵樹苗,也要等兩、三年才會成長為一棵樹啊!更何況是人的因果輪迴,這個龐大的系統,它是需要時間的。
當我們種了一個好的種子在裡面,我們給它水分、養分、太陽,讓它發芽,就會成為一個好的果實。如果我們種了一個不好的惡種子,譬如你罵人、恨人,把這個瞋念種在八識田裡,然後,你持續給它水分、養分,一段時間後,就會有惡的果實出來。
善、惡是兩回事,並不是我今天殺了人,明天救了人,這樣就可以打平了!一善還一善,一惡還一惡。我今天殺了一頭豬,明天救了一頭豬;我殺的這頭豬,牠會來找我,我救的那頭豬,也會來找我,時間卻不一定會在一起;這當中要看你給的水、陽光、養分有多少。
什麼叫做水?什麼叫做陽光?什麼叫做養分?佛菩薩的加持叫做陽光,我們的所作所為叫做水分。我們如果一直在做善事,培養善的種子,善果就可以快一點成就;我們守戒律,我們做善事,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智慧,在佛菩薩的加持下,善緣很快就會成熟。如果我們殺、盜、淫、妄、酒,犯律、做不好的事,惡果也是很快就會成熟。
如果你造作了惡的種子,這個惡的種子會一直存在,因為因果是不滅的,種子並不會消失,而是你不給它水分、不給它養分,所以,這個惡的種子就沒有辦法發芽,也就沒有辦法結果,因此,你就暫時不受惡果。並不是沒有因果,而是惡果暫時無法成長;一旦我們在哪一天、哪一世又做惡事,它就會發芽結果,你就會受惡報了。
所以說,我們必須「諸惡莫做」,你只要不做惡事,它就不會發芽、成長、結果。但是,我們要明白一個重點,一粒蘋果種子,它成長之後的蘋果樹,並不是只有一顆蘋果,它所結的蘋果會有很多很多,這個叫做「連本帶利」啊!
這些惡果,除非是有人替你「吃」了,不然,你還是要繼續受惡果。所以,很多人當有問題、有業障的時候,會去找我們的根本傳承上師。那些惡果是誰吃了?是根本傳承上師用祂的大功德力,幫我們消除眼前的業障。
但,並不是有事就去求一求師尊,讓這個業障沒了,你回家之後還是繼續怠惰、享樂,繼續看電視、亂發脾氣、做惡業。其實,那棵蘋果樹還是會繼續成長、發芽的!因為你還是持續給這惡的種子水分和養分啊!
師尊並沒有義務要為我們消業,那是師尊的慈悲,我們身為真佛弟子,不要認為師尊的慈悲是應該的,師尊的加持是為我們的精進修持加上一把力,而不是一昧地只為我們消業!我們不要老是去求師尊消業障、增加師尊的負擔,這樣才是一個如法的「聖弟子」。
如果我們業障顯現了,怎麼辦?那就要真心懺悔!佛家常說「定業不可改」,這句話是真實的!但,地藏王菩薩有『滅定業真言』,這個咒能轉化定業。所以,定業雖不可改,但只要我們發自內心真誠懺悔,求師尊、佛菩薩加持,再修持『滅定業真言』,還是有可能轉化定業的。
所以,我們要讓善生起,讓惡無以得生,只要我們不要再犯戒,沒有貪、瞋、痴,惡業就不會生長,只要惡業不生長,就不會得到這個惡果。當我們證取果位之後,我們再以自己的功德力,請佛菩薩做中間人,迴向給我們的冤親債主。這樣的話,就可以把我們的惡業還清。
譬如說,我欠你美金一百塊錢,這一百塊錢是一定要還的,並不是你跑到其他國家就不用還了,但我現在還沒有這個錢,那該怎麼辦?我們可以先求佛菩薩加持,讓這個障礙不要現前,等到我有一天有錢了,我就會把一百塊錢還回去!先找中間人說情,等到有錢了,再把一百塊錢還給對方。
所以,當我們精進修法時,不管是修「懺悔法」、「上師相應法」、「四加行」,在你成就之前,一般來講,障礙就會現前了!為什麼?因為當你精進修持,所有的鬼神、冤親債主都會知道,你將來的成就會很大,而你一旦往生,一定是去佛國,那怎麼向你拿回一百塊呢?所以,所有的債主都會出現,去障礙你,不讓你順利修行。
因此,我們修法時,要把功德迴向給我們的冤親債主,要發願當我們往生佛國的時候,也要把我們的冤親債主帶上去。這個時候,根本傳承上師、佛菩薩、金剛護法的加持,就變得非常重要了!我們要讓冤親債主知道:「我不會不還你那一百塊的!我一定會還給你,只是需要時間,將來功德圓滿時就可以清還了。」所以要祈求佛菩薩做個中間人說情,暫緩一下,不要障礙我們。
希望大家要明白,我們千萬不要都沒有修法、沒有持咒、沒有來同修、沒有禪定,等到業障現前的時候,才去依賴師尊加持,要是哪一天師尊涅槃了,那怎麼辦呢?所以,我們最重要的還是—努力修行、發大願、發大菩提心,認真做好菩提事業。
— 續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