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迷在螢幕的幻事幻景中。(一)
文/蓮曉上師
店鋪的門框、門楣,表現著或蒼古木雕,或特異裝飾,或有抽象美感的胡亂塗鴉。
鋪內的布置上,有古木舊物的造景、特色燈籠的點綴吊掛、以及時尚顯酷、個性張揚等等,或隨意或端正。
不少的布局自由靈活,不拘一格,多具藝術設計感。
譬如,用舊報紙、畫報頁等等帖牆,有點出奇地構成某種隨意懷舊的味道。
有的店鋪,還配著輕快或休閒或浪漫的背景音樂。
好品質的店,一進門,就會被那美好驚豔的氛圍,熱情地擁抱了。
咖啡店、茶店、飲品店門前,不時可見掛著的小牌,上書:
曬太陽、發呆、品茶、聊天、上網、淘碟、聽歌、觀景…
一種悠閒、放鬆的感覺撲面而來。
這使人想到,掙錢之餘或者之後,人要怎麼活?
無休止的商務?或者爭上更高之位?更多的走馬花叢?……
燥熱欲望的心不息。
但如果做些非爭非鬥、非惡非妒的閑活事項:
總比疲於奔命的算計爭奪、謀財謀位、圖名圖色要好得多。
沒有去種惡念惡因,如是「雅興」,於人生也算重要「利好」。
當然,在這些活動中,仍會難免任由思慮牽引、產生不由自主的有聊或者無聊(煩惱多少仍存)。
所以很可惜,沒有加入「禪靜」、「禪修」、乃至「念佛」的內容。
人生如果沒有這類時常訓練自主心念、淨念的活動,是相當重大的缺失。
發呆不是禪,那不是自主保持清晰的狀態。
在咖啡店、茶店(甚至都市的調酒店),可以禪靜、禪修、念佛嗎?!
可以的,有心者自然會有辦法、有毅力、有恆心去做到。
否則,正如某個店鋪的門店名稱、大模大樣的自嘲:浪費一生。
音樂人蘇陽說:「我現在覺得其實生命是可以用來浪費的,你發現你浪費掉的那些時光才是真正的生命。」。
「我笑我一身殘廢,青春就這樣浪費。」
店名自稱「浪費一生」,可能是作為世俗人,他們想打破:
對生活追求以及對其太過執著與珍惜,所造成的緊張感。
故出此幽默一筆。
筆者想,如果是從佛(覺悟者)的想法角度,「浪費」是可以轉化為用於在「有事」裡永遠「無事」的理解,即是「無事無心」的瀟灑。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無一幻人幻景幻情幻物可「真」可「執」。
於是,「浪費」也無「浪費」可言。純為遊戲的「戲言」、「玩語」。
一般人以「不浪費一生」為名、為「道理」,傾力盡情地去追求各種欲望,而為驢為馬為牛久矣,少有人敢打破一下。
固有的執著,是可以打破的。
但須以「道」(宇宙本質真諦)為正見指引。這就是【心經】、【金剛經】所示的「徑」(道)。
若以「瘋禪」(法門之一)之境界,用「浪費一生」來表達佛的逍遙不拘,未嘗不可。嘻嘻。
世俗有世俗的理解,行者有行者的理解。
居士行者在世俗裡「混」,在外不方便穿著「法衣」時,內裡也須穿著「法衣」:
保持警覺,在迷中不迷。
這是「對治」階段的必須。
這樣對世俗的轉化與超越,才不失為佛界的另一種「表達」(呈現)吧。
怎樣才「不浪費一生」?
這是須在紅塵裡非常容易染著的困難中,去修持清淨。
不只求環境清淨,而可在不清淨中、樂中、苦中,同樣可以「不浪費一生」地去修「定」(一心不亂)。
||待續
白天夜裡,有出售非洲鼓的店,一邊播放音樂,一邊由店內的少女或者小夥子以鼓來添加伴奏。
樂鼓相和之間,美好而暢快,共鳴又誘人,滿滿是多情的浪謾感。
《小倩》與《一瞬間》等等麗江特色的青春歌曲,直抒著療傷與幸福的情懷。
有好幾年,這像麗江的溪水一般,由街頭至巷尾,閃流不綴,像穿著清豔衣裳的少女在輕快起舞,很鮮明地成為雲南麗江的一種耳目風情。
有一書店名為《 天堂:時光 》
店門旁附著題言:以夢為馬,隨風散落天涯。
想一下,宇宙多麼漫漫,似乎因為「無聊」,我們便作了無盡的夢景,製造了無窮的情節。
然而,事實上也根本不存在「無不無聊」的理由,由混沌初開,一切便不由分說地展開了。
咖啡與茶,非洲鼓與流行曲,納西色彩與現代派塗鴉,各個民族和各種面孔…
彙聚在此,不同而「同」, 不約而「同在」。
衝擊,而後和諧。矛盾,而後不矛盾。
美好的構建如是,願人際關係亦複如是,才是和樂。
在空性的螢幕上,不希望刀光劍影,而寧願是這些雅興閒適的喜樂。
進而不迷在螢幕的幻事幻景中,曆著而灑脫,才是「最好」的:
我們是觀戲人,而非迷失者。
以覺性觀遊(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