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花慧君上師─【小芥子讀書坊】
最近讀了聖尊,第二一三冊文集《寫給大地》一書,筆者十分喜歡其中的哲思及金句,於是哼著、哼著,竟將書上三篇文章(〈關島的浪濤〉、〈泰姬陵的感懷〉、〈婆羅浮圖的矗立〉)中的詩篇唱和著。
我想起自己昔日亦為基督教徒,每次主日學的宗教聚會總是唱著歌,大家齊聲讚美主耶穌上帝。
我自己亦總想著:既然聖尊的文筆如此優美,何不將其文章作曲,讓大家朗朗上口,如此更能感受作者心中要表達的意境。
在〈關島的浪濤〉文中,師尊提到自己感受那〈驚濤駭浪〉的海景,在文中寫道:我覺得,我這個人感情非常的豐沛,有的人感情像一條小溪,有的人應該像一條河,或者是湖,而我,我是大海。
我覺得,真佛弟子是最幸福的,師尊對我們的關愛如同大海,而我們就像大海裡的生物,天天被大海圍繞著,卻忘記自己處在大海中,換句話說,傳承一直跟我們在一起,行者當返觀自照去尋找。
此文詩中寫著:心事總是如此的縹緲,何時才能算是真的毫無牽掛,撥動日月,這種事兒很難去緊抓,也不用去胡思亂想了,從來不知何處是真正的家……。
人總是難免有「心事」,而佛的「心事」又是什麼?師尊殷重地提起對眾生的情,卻也能很自在任運的放下一切的感懷。他一生之中,總是忙碌的救度眾生,但是更證得根本無眾生可度。
在〈婆羅浮圖的矗立〉一文中,聖尊誠然寫道:面對虛空,我懂得謙卑。面對大地,我懂得謙卑。面對海洋,我懂得謙卑。面對婆羅浮圖,我懂得謙卑。面對五百萬弟子,我這個大善知識,蓮生活佛盧勝彥,更應該懂得謙卑……。
記得師尊於今年五月十五日在〈台灣雷藏寺〉的開示中,他竟然更謙卑地說道:「所有弟子的修行在我之上……。」
今天,我們有很多的修行者,會由於自己的權勢、財力、名位、組織、才華、姿色……,凌人傲物。聖尊愈是證得大圓滿,愈是覺得自己的微渺,這絕不是口中說說而已,他是時時刻刻身教言教,身體力行。
最令我驚訝的是文中一段文字寫道:生命是不能控制的,感情是不能控制的,這世上的一切,其實都是不能控制的……,這就是真理!
想想自己,還在想得失、成敗、聚散、生死……。有些人修密法是為了要改變命運,然而當心願得到了又如何?能永遠緊抓不變嗎?還是一時的因緣而已?我們當悉心思惟!
而在〈泰姬陵的感懷〉一文中,聖尊提到:印度的沙賈漢王,為了自己的愛妃之死,竟傷心致一夜白頭。文中亦寫道:修成佛陀、菩薩最有價值!還有剩下愛情,我認為「真愛」很可貴,所以,我寧願看見「泰姬陵」立在大地上……。
於是聖尊寫了一首紀念愛情的詩,這是我在看師尊文集寫作中,感受到最特別的。因為修行者是看淡世間一切的,寫的是聖道解脫,但是聖尊卻大返轉的來寫世間的眾生情愛,我覺得這不是執著,而是對眾生情意的一番尊重。
當我們有一顆尊重了解眾生情意的心,才能不渺視他們的任何執著,以同理心去慈悲救度。
然而,我也在想到底什麼是「真愛」?在很多愛情的悲劇故事中,有的雙雙為愛殉情,那就是「真愛」嗎?人們往往對於這樣的愛情,歌頌流傳,似乎愈是終生「得不到」的,就愈傳頌。有時我想,像「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如果一旦劇情大逆轉,來個「白頭偕老」,這夫妻長期相處後,還能「一如當初」一直保持如此真摯嗎?
最近我更聽說一對當年金童玉女般的夫妻,其感情多年來真的是如膠似漆,然而,卻因為男方後來長期到外地出差,出現了第三者,於是原來的恩愛夫妻,漸漸出現裂痕……。
也許「真愛」不能來自凡人,也很難雙方一直保持不變,無法要求對方的付出,然而我們卻從佛菩薩為眾生救度之情,看到「真愛」。師尊為眾生誓言粉身碎骨,這世上有幾人能作到?也許「真愛」就是一個「捨」字,當行者能捨自身,其實自己也就是「真愛」的全部!想到這裡,我們怎能不對恩師更加深深的禮敬!
於是,在筆者弘法中,常唱出此三首歌與同門們分享真佛的一番感懷;我們也在歌唱之中,沐浴在師尊的靈性世界中,充滿著對傳承無限的感恩與感動。我覺得,將聖尊的詩句以歌唱傳頌,別有一番滋味,也更歡迎大家一起創作佛曲,共饗不凡超聖的真佛心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