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裡的大山都沒有重量
——學好「過即忘記」
■文/蓮曉上師
聚波成湧,聚衣遮體,聚花成園,等等,也都只是一時的視覺、觸覺與思維感受。
看落日與凋謝,不必憂患、不必悲情,要控制好自己的想法:
「不好」要空,「好」也要空,但也不是拒絕「不好」與「好」。
學好「過即忘記」,你可以自主心景的「日出」,因為「晴明」是你的唯心所造。
造幾個俊美人兒舞蹈在花園郊野,也是你的想法在舞動。
但你的想法終會感覺乏味、疲倦、乃至煙消雲散,於是想法裡的造物,也會隨之變得乏味、破損朽去、乃至煙消雲散。
三界之造,是念頭之造;三界之毀,是念頭之毀。
缺什麼,其實是你沒有足夠放下,沒有自主…
若是放下的能力足夠,提起的能力才會足夠。
若是「擁空」足夠,「擁有」才會足夠。
若是提起的能力(福德)很夠,而放下的能力開始變得很弱,那麼就會把前期所積累到的這種程度的提起能力(福德),相應地損耗掉。
如果提起的能力只消耗,而沒有補充,那麼就會最終導致耗盡。
你有足夠的珍惜,便須有足夠的放下。
要保持在平衡的原點(空性)!
那才是本自具足的核心,即所謂能量無限、如幻地擁有無限的核心。
日月山河與別墅、佛與神仙、人與寵物、邪惡和正義、飛機和手機、破鏡和重圓…
都只是「消費」。
「消費」的過程,就是十法界的被吃吃他(輪迴)、自度度他(超越輪迴)的春秋大夢啊。
||完
—取笑是空幻的,取笑別人的人是空幻的,
—被取笑的人也是空幻的
■文/蓮曉上師
別太在乎結果、目標,進而達至不在乎結果、目標。
人沒能選擇活不活,那就輕輕地覺受這個旅程吧。
旅程會有驚喜,也難免有驚恐,不要太在意,行船都難免會顛波,所有人都一樣。
與美好(包含不好)為伴,以離執為心。
失意泰然,得意淡然。
祝福別人,等於祝福別人;幫助別人,等於幫助別人。也沒有什麼他人與我。
入世去看,大自然都是波浪式的前進,為什麼?
很簡單,不退如何能感覺進?不落低如何能感覺掀高?
摩訶的無事無心,緣自於有事有心;無盡的有事有心,緣自於無事無心。
每一段的直,更遠去看就是彎;每一段的彎,更近去看都是直。
科學上有驗證,光線通過重力場或引力場(或連引力場也不存在。因為物質與主觀意識同源)時,發生彎曲。
自從先天顯現了後天,後天現象就保持在分裂中和合。
你想看見現象不分裂(有是非、有男女、似乎總是她是她的、我是我的、總是河水不犯井水…),不是很難,而是不可能。
你想看見現象不和合(正即是反、得即是失、她即是我;沒有正反、沒有得失、並沒有什麼她是她的、我是我的,沒有什麼河水不犯井水…),不是很難,而是不可能。
那是兩者的具在又不在。
宇宙的法則怎麼來的?看看我們的潛意識就能照見它的「已在」。
若顯對比,它就「已在」;若不顯對比,它就「不在」。
具體的說,因果就是這樣。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