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耶上師—講《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
(文接二九四期)
(文接二九四期)
「當知一切法空」,你要知道一切的現象,本來就是空性的變化;然後你要去悟「法本無生。心體自如」,心跟體是一樣的東西,是「一」,而且你能從中得到非常大的自在、安和,也就是安住;「不見身心」也就是說,不管你是在什麼情況下,你都不會受身跟心的約束,不會受到我見來綁住自己,不會執著這身體是實有,不會執著我是實有,然後就可以「住於寂滅平等究竟真實之智」。師尊第二次來〈大願〉時提了一個偈:「生何喜,滅何憂。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就是這句話。
然後是「令無退失」,「令無退失」這句話很有趣,你看,你已經悟了「無生」、「不見身心」、「住寂滅平等究竟真實之智」,怎麼還要「令無退失」呢?其實,「令」這個字就很厲害了!這也就是在師尊的著作《當代法王答疑惑》裡面〈開悟者沒有貪瞋痴?〉那篇文章所講的那條控制馬的「繩索」。
開悟的悟,遠超過戒律!開悟者所要求的比戒律所要求的還更高、更嚴。師尊所講的那條「繩索」是指針對開悟者來講,開悟者要用自己的「悟」來做為「韁繩」,來約束「習氣、腦袋」這匹烈馬,你才能安坐在這匹馬上。
對我們一般人來講,那根繩索就是戒律,「令」就是命令或勒令,讓「悟」不會退失。可是,再想想,開悟怎會退失呢?所以這「令」字其實有很深的含義,我認為就是「開悟者一定要好好地去實踐、去實修你所悟到的東西」。
「令無退失」,如何去勒令?如何去命令?讓這個「悟」不會退失?祖師講:「妄心若起。知而勿隨。」祂把答案告訴我們了!就是這樣老婆心切,很急著教導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成佛。
「妄心若起。知而勿隨」,當你的妄想生起,你要看著它、知道就好,但是不要跟著它。這就是師尊以前教我的:「不要相信你的腦袋,你的腦袋叫你做什麼都不要理它!」那時候,師尊教我的是在心輪修「月輪觀」。「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就是叫你把注意力轉到心輪,講白了就是這樣子。
所以為什麼心輪非常重要?因為心輪一定要第一個打開,你一定要觀修心輪。你看,所有的佛菩薩本尊都是用對生的方法,然後住頂,然後進入心輪,蓮花打開,請祂坐在心輪上。為什麼祂都坐心輪上?因為,心輪就是「大圓鏡智」,就是佛性所在之地。
師尊看著我講一句話:「打開心輪是第一重要的事。因為心輪也是第八識所在的地方,充滿種種累生累世種的種子,心輪若沒辦打開,沒辦法進化,後面什麼都不用講了。」
心輪要打開第一重,不是靠拙火。專注、專心用「金剛唸誦法」,就可以打開;修「金剛心菩薩」、「上師相應法」、「本尊法」,心輪就可以打開第一層了。
心輪有層層的葉瓣。師尊去印度的時候,有翻譯問祂,祂當時就講了:「心至少有四層,要分四次打開,要一層一層打開。」不管幾層,心輪要打開很多次,才能真的打開。
在《當代法王答疑惑》裡說,密法是最實在的,能真實地讓你打開中脈、五輪、心輪,看見真實佛性。若有看過師尊手拿著夜明珠的人就知道,就是那樣的光!它不是實質的,不是實體的,那個光在每個人身上都有,連貓、狗、蟑螂都有;都是一樣的,沒有不一樣的地方。
「妄若息時。心源空寂。」怎麼息?就是改用心輪思考,不要用腦袋思考。「心源空寂」看起來是空、無,但緊接著是「萬德斯具」,什麼都有!「妙用無窮」啊!這「心源空寂。萬德斯具」,意思就是「空中妙有」。空、有本來就是「一」。
我們回到「深知一切法無自性」來看,這結構是—第一,要先修「觀法」;第二,要發利益安樂眾生的心,但這只是一般的發願,還不是勝義的;第三,要修「瑜伽法」,也就是相應,外法、密法都相應,包括要跟你的佛性相應,跟你的佛性相應,時刻合一;「瑜伽勝上法」是很大的,不是只有跟金剛心菩薩、上師合一;第四個就是你修這個,依舊有凡夫跟佛、十地的觀點,所以你要修「一切法無自性」,打破這觀點。
虛空中的師尊跟我溝通的時候,都是在我洗澡或上大號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的我最專注。就像有一個東西在虛空中,當你專注、靜下來的時候,你就會接到那個東西。那是地水火風空的伏藏,藏在地水火風空的教法,然後把它讀出來。
上師相應之後,我真的覺得我被盯著了!好像不管做什麼,師尊都知道!剛開始的時候,我真的有很不愉快的感覺。我覺得,為什麼我要被你盯著我的隱私?後來我知道我錯了,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因為那是一種「我執」。當我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我趕快捨去;後來,我覺得整天跟師尊混在一起的感覺還滿快樂的。
— 待 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