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蓮耶上師
(文接三二八期)
扶會阿字者。揩實決定觀之。當觀圓明淨識。若纔見者。則名見真勝義諦。若常見者。則入菩薩初地。若轉漸增長。則廓周法界。量等虛空。卷舒自在。當具一切智。
菩薩其實很難做的,因為按照祖師的講法,你只是瞥見一刻,原來那個「心」是空的,原來那個「心」也是不存在的。
在《發菩提心論》的中段有講到「無我法中有真我」,這句話裡面所講的「無我法」的那個「我」,是指「妄心」,也就是「世俗的心」,那是永遠找不到的那個「我」,也就是永遠找不到的那個「心」。
「無我法中有真我」這句話裡的第一個「我」字,就是指「不可得的心」,第二個「我」字就是指「佛性」。這個「佛性」是大家都一樣的,那才是真正的平等。
不管你長得好不好看?不管你有沒有什麼惡習?不管你殺人、放火,還是世界首富?大家都是一樣的佛性,沒有任何例外。蟑螂、螞蟻也一樣,獅子、老虎、小貓、小狗都一樣,而且,大家都是同一個,那才是真正的平等。
這「無我法」中的「我」是指「有我執的我」,真正的意思就是你要去證悟「有我執的我」是虛妄的。所以,在【楞嚴經】裡,佛陀教導阿難尊者:「『我』在哪裡?是你看到的那個嗎?那個是什麼?那是你嗎?」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仔細看看【楞嚴經】裡的那一段,裡面講得很清楚—「我」都是虛妄的。
但,問題是,很難分辨哪個我是虛妄、哪個我是真實的。為什麼?關鍵的地方就是在於「煩惱」!這就是為什麼修行的首要就是一定要「斷煩惱」!唯有斷了煩惱,你才能看到這些徵兆,你才能夠看得到—原來佛性是有的。
斷了煩惱就等於把「我執」消除,那就真的是「無我」了!你原先以為的那個「有我執的我」不存在了,那根本就只是「幻覺」,根本就只是「妄想」。我們以為「我」是存在的,其實,那個「我」根本就是假的。
「無我」的「我」跟「我執」、「人性」、跟「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的「心」,都是在講相同的東西。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因為這是「聖言量」,是大家都知道的,佛陀和歷代祖師都是這樣講的,問題是—我們要去做且做得到,那才是「真悟」。也就是在這過程中,你一定會有自己的體悟,這種體悟叫做「新見解」,也就是你有自己實踐後的心得。
「無我」其實是很簡單的!就是不管人家怎麼樣對待你,你都無所謂!那就表示—你的心量是無限寬廣的!如果你的心量不是無限寬廣,那你當然會有所謂啊!
只有在生活上才能證悟「無我」,如果你關起門來,整天在壇城前修法,那是不會證悟「無我」的。你必須要到紅塵俗世去體驗,必須要有「對境」,你才會明白怎樣才是真的「無我」。如果「對境」沒有對你造成影響,你不會因此生氣、難過、高興,這才真的是「無我」。
就像之前發生的一件事。我為新皈依的同門修法修了一天,我並沒有想他們可以為〈大願學會〉貢獻多少,他們甚至連幫忙整理〈大願學會〉的環境都沒有。為什麼我還願意這樣做?我也不是為了那位同門的小孩,「業報」就是這樣,沒什麼可說;坦白講,我是為了被火燒死的那整座山的生靈,那才是讓我覺得很不忍的地方。可是,那些生靈不願意跟他和解,那我能怎麼辦?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到我會不會怎麼樣,更不會考慮到他們會不會供養我。
要怎麼看見「圓明淨識」?要怎麼看到「我執」?舉例來看,很多弘法者就是以燒護摩為人家消災解厄,但往往我看了之後,我認為其實可以不用燒護摩,只要自己在家唸唸經就好了。所以,你在為眾生修法消災解厄的時候,你有沒有為了任何名、利而想?這是關鍵所在!
那位同門的舅舅燒出舍利子,他們那邊的親戚都看到了,但他們也沒有皈依,他們都是有錢的老闆,在工業區有好幾間工廠啊!但我們成立基金會後,我們也沒去向他們化緣,希望他們捐錢;因為我們是出家人,我們不去攀緣,他們願意捐就捐,沒有那個緣就算了。但是,只要有人來求助,我們一定是盡力去做,不去想任何利益,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慢慢看見自己的「圓明淨識」。
我常講:「浴室的鏡子用久了,一定會髒的,要怎麼樣讓鏡子乾淨?除了要經常擦之外,如果到了連擦都擦不乾淨時,就要用清潔劑啊!」「鏡子」是什麼?就是你的「本心」,就是「圓明淨識」。是誰弄髒的?就是自己嘛!馬桶也是自己弄髒的,也是要自己洗,太久沒洗就會變得很髒,當然在平時就要勤洗啊!
所以,在看見「圓明淨識」之前,就是要勤拂拭,要拼命地擦,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再被貪、瞋、痴給影響了。當你看見本心之後,你就要保持時常看見它,要常常跟它在一起。
「若纔見者」就是「剛看見」,就像男生跟女生初次見面一樣,一見鍾情,之後,你就會想要常常看見對方,吃飯也想,睡覺也想,因為一直保持著歡喜心,所以,很快就進入「常見」了!
「若常見者。則入菩薩初地。」「菩薩初地」就是「歡喜地」,也就是因為你一直保持著歡喜心,所以你就會時常看見它。
「若轉漸增長。則廓周法界。量等虛空。卷舒自在。」就是漸漸地把你的心量擴大,一直擴大到整個法界、虛空;其實,「圓明淨識」就是法界、虛空。「卷舒自在」的意思就是可以自由地收起來或延展出去,可以收到極小,推展出去則可以無窮無盡,這個其實就是「圓明淨識」的屬性。
我們漸漸地把心放大,把「阿字觀」所包容的範圍放大,整個宇宙就是一個「阿字觀」,整個法界就是「阿字觀」,到最後,沒有「阿」字,也沒有「吽」字,更沒有「嗡」字,就是整個虛空了。
從「初見」到「常見」到「廓周法界」,這是三階段的修行,最終就是進入虛空,這個時候,不管你想不想,都是「見」,那就是師尊所講的「恆在、不審」。
— 待 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