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蓮耶上師
(文接三二九期)
若轉漸增長。則廓周法界。量等虛空。卷舒自在。當具一切智。
凡修習瑜伽觀行人。當須具修三密行。證悟五相成身義也。所言三密者。一身密者。如結契印召請聖眾是也。二語密者。如密誦真言令文句了了分明。無謬誤也。三意密者。如住瑜伽相應白淨月圓觀菩提心。
次明五相成身者。一是通達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剛心。四是金剛身。五是證無上菩提獲金剛堅固身也。
當你到了都是「見」的時候,你就不需要用「觀」的方式了,那是「現量」,直接就在眼前。而所謂的「常見」,就是你常常跟它在一起。要怎樣才能達到「常見」呢?就像你很喜歡一個人,你就會很想常常跟對方在一起;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想要跟金剛心菩薩相應,那你到底用多少時間跟金剛心菩薩在一起呢?
「若轉漸增長。則廓周法界。量等虛空。」當你的心量無限擴大時,你就會知道法界有多大。「卷舒自在」還有另外一種看法,以目前人類所知道的「蟲洞」來看,「蟲洞」是什麼?就是跨越到另一個時空的通道,其實這「蟲洞」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看到而已。
「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大如須彌,小如芥子」、「芥子可納須彌」……,從中國古代的這幾句話裡,就可以看到這種空間融合變化的概念。大家可以去看《MIB星際戰警》這部電影,其中有一段對話,原來整個銀河系都裝在那隻貓所戴項圈上的鈴鐺裡。
真的是這樣耶!原來,我們全都住在貓的鈴鐺裡,那完全是超越我們所能想像的時空現象。
「卷舒自在。當具一切智。」當你心量無限大時,很自然地就會具備了一切智。祖師寫「一切智」的意思就是「你統統都懂了」。
「廓周法界。量等虛空。卷舒自在。」意思就是當你就是虛空、你就是法界的時候,不管你是禪定、度眾,你始終都是「一」;在禪定時也是在度眾生,在度眾生時也是在禪定,你都沒有跟你的本心離開過,也就是所謂的「須臾捨離皆無」—一瞬間都未曾離開過。
當你修「月輪觀」後,你應該就是「廓周法界。量等虛空。卷舒自在」了,因為「月輪」就是代表「圓明淨識」,「月輪」所代表的是「無相」,連阿字都沒有,是真正的「本不生」。「阿字觀」還是「有生」,因為「月輪觀」的「本不生」不容易修,所以才會有「阿字觀」的修法。修了「月輪觀」之後,才能「當具一切智」。
在《發菩提心論》的前面,祖師就有講到:「何故以月輪為喻,謂滿月圓明體,則與菩提心相類。」為什麼要修「月輪觀」?就是因為它跟「菩提心」相似、相仿,當你修完、穿透了那個「月輪」之後,你應該可以證悟「菩提心」了。所以,修「月輪觀」很重要。
如果你一定要「有相」才會修?那你就去修「阿字觀」。仔細看看這兩段話,「廓周法界,量等虛空,卷舒自在」和前面所講的「照見本心。湛然清淨。猶如滿月光遍虛空無所分別」,都是一樣的意思嘛!所以,如果你無法契入「月輪觀」的修法,那你就修「阿字觀」。
「阿字觀」放到極大的時候,它就是「月輪觀」,因為「阿」字不見了,也是從「有」入「空」。其實,「月輪觀」也是「有」,「月輪觀」裡面出一個「阿」字,那是「更有」。你要把這些統統都去掉,把「阿」字放大,把「月輪」放大,大到「廓周法界、量等虛空……」。
照道理說,修「月輪觀」就可以「明心見性」,如果還不行?就修「阿字觀」,如果還不行?祖師就講了更清楚的方法來告訴後人:「凡修習瑜伽觀行人。當須具修三密行。證悟五相成身義也。」
「當須具修三密行」,「三密」就是指「身、口、意」三密,也就是要你跟佛菩薩時時刻刻在一起。祖師在後面緊接著講:「所言三密者。一身密者。如結契印召請聖眾是也。二語密者。如密誦真言令文句了了分明。無謬誤也。三意密者。如住瑜伽相應白淨月圓觀菩提心。」
修「三密相應」,到最後也是要應用「月輪觀」的方法,把月輪放大到沒有月輪,之後又是「廓周法界。量等虛空……」。其實,祖師給我們的最好方法不是「月輪觀」,而是在更前面所講的「菩提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
「當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無生。心體自如。不見身心。住於寂滅平等究竟真實之智。令無退失。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其實,這段才是祖師要告訴我們的最重要的話。能夠這樣就悟的人是上等根器,不能因此而悟,就修「月輪觀」,再不行的話,就修「阿字觀」,還是不行的話,那就修「三密行」。
「一身密者。如結契印召請聖眾是也。」就是結手印召佛菩薩,手印是要活用的,每一種手印都有不同的含義。「二語密者。如密誦真言令文句了了分明。」唸咒語的時候,要一字一句唸得很清楚,句句入心,這樣才不容易產生妄念。「三意密者。如住瑜伽相應白淨月圓觀菩提心。」你想要跟佛菩薩合一,最後還是要運用「月輪觀」、「菩提心」的方法。
如果連「三密行」都很難做到的話,祖師認為,那就修「五相成身」,這「五相成身」是最後一招了。「五相成身」是什麼?簡單講,你把「金剛心菩薩法」的法本打開,「五相成身」就是法本裡的「入我觀」:
觀想萬里無雲晴空,底下有一個平靜無波的大海,有一個月輪從海面上升起到虛空,月輪中間有個吽字,吽字旋轉,放光、縮小、放大,變成金剛心菩薩;再觀想金剛心菩薩坐在蓮花上放光加持,然後移到行者的頭頂上,菩薩縮小,沿著蓮花的脈梗一直下降到行者的心輪,行者心輪打開,觀想菩薩放大,跟行者合一,行者就跟金剛心菩薩無二無別。其實,這個就是「五相成身」。
在【金剛頂經】的「五相成身」是:第一,通達本心;第二,修菩提心;第三,成金剛心;第四,證金剛身;第五,佛身圓滿。這跟《發菩提心論》所講的「五相成身」是一樣的!其實,我們應該都很熟悉了,因為修「金剛心菩薩法」的時候,就是這樣修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