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蓮耶上師
(文接三三四期)
亦乃三世修行證有前後。及達悟也無去來今。凡人心如合蓮華。佛心如滿月。此觀若成。十方國土。若淨若穢。六道含識。三乘行位。及三世國土成壞。眾生業差別。菩薩因地行相。三世諸佛。悉於中現證本尊身。滿足普賢一切行願故。
「及達悟也無去來今。」這句話的「也」跟「無」之間,應該要加一個逗點,就是「及達悟也,無去來今。」意思就是當你真的悟了,你就知道根本沒有去、沒有來,也沒有現在;既然沒有現在,也就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雖然你經歷三世的修行,知道悟道有前有後,但,真正悟道的人就會明白這個道理。
當你通達了這種證悟之後,祖師接著講:「凡人心如合蓮華。佛心如滿月。」意思就是說一般凡夫的心是包起來、沒有打開的蓮花,那是狹隘的、有偏狹的、被綑綁的心;佛的心就像滿月一樣,那是圓明潔淨的。
「凡人心如合蓮華」我們凡夫的心就像包起來的蓮花,為什麼還是「蓮花」呢?祖師的意思就是—其實你那顆圓明潔淨的心還是存在的,只是被包在裡面,所以你看不見你的圓明潔淨的佛性。
不管是被包起來也好,打開也好,佛很清楚明白,凡心跟佛心一樣,都是圓滿的月輪。這是一個老問題,文言文往往太過簡略,太簡略的結果就是看起來好像是「凡心是合起來的蓮華,佛心是滿月」,其實這句話真正要說的是—就算凡心是合起來的,但還是如蓮華一樣,你那顆被包藏的心仍然是圓明潔淨的佛心。
所以,這段話並不是講「凡心、佛心」的對比,這段話的含意很深,不全然是講「對比」,重點是要表達—即使凡人被煩惱、慾望、各種執著綑綁、縛束住了,但凡人仍然存有跟圓滿月輪一樣圓明潔淨的佛性。
所以,你修「月輪觀」,可以悟佛性;你修「阿字觀」,可以證悟「無生」;你修「三密」可以相應菩提心;你修「五相成身」,可以相應本尊。當這四個階段都修證了之後,接著就是「此觀若成」,這個「此觀」的意思就是說「當你修三摩地法門成就的時候」,因為這四個階段的修行方法都是在修「三摩地」。
我曾經帶了一本《月燈三昧經》去西雅圖供養師尊,我帶著《月燈三昧經》去問事,我說:「請問師尊,您有沒有《月燈三昧經》?」師尊淺淺地笑一下:「沒有。」我從袋子裡拿出經書:「這一本就是《月燈三昧經》,供養師尊。」師尊翻著經書,然後看看我:「那你還有什麼要告訴我的?」我說:「弟子想在根本上師面前發願,因為累生累世都在佛的面前發過這個誓願,這一生也該這樣做。」我接著說:「弟子願意生生世世,即使佛法將滅之時,都願意來弘揚三摩地法門。」師尊說:「好!」就這個「好」字,我這個誓願就成立了!這就是我為什麼在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會特別有感觸,因為這裡都在講「三摩地法門」。
你想要成佛,就只有「三摩地」這條路。當我在跟師尊學〈華嚴十地品〉的時候,講到了八地以上時,師尊講:「你仔細看,前七地跟八、九、十有什麼不同?」我仔細看過之後說:「八地以上只剩一招要修,就是禪定、三摩地。」其他的都不是功課了,因為他已經會習慣地做持戒、布施、忍辱……,剩下的就是三摩地的工夫。
我後來才知道三摩地要做到什麼地步。原來,三摩地要做到「任運」,也就是佛的境界。佛是什麼樣的境界?佛可以做到既是慈悲眾生,同時也可以寂靜禪定!也就是說,佛在禪定的時候,祂也可以同時在度眾生;祂在度眾生的時候,祂也是在禪定之中;祂從來都沒有離開過禪定,也沒有不度眾生的時候。那真的是太難了!
「此觀若成。十方國土。若淨若穢。六道含識。三乘行位。及三世國土成壞。眾生業差別。菩薩因地行相。三世諸佛。悉於中現證本尊身。」最後這句話有兩種講法,一種是「悉於中,現證本尊身」,另一種是「悉於中現,證本尊身」,我們就採用「悉於中現證本尊身」。
這一段經文要怎麼看呢?這段的重點是在「此觀若成」,然後直接跳到「悉於中現證本尊身」。你三摩地修成,你現證本尊身的話,哇!那就不得了了!這兩句話裡面是有祕密的。
這兩句話真的是有祕密!我只能用師尊講過的幾句話給大家暗示。師尊說:「無論如何,沒有召請不到的佛菩薩。」第二,師尊說:「我在做供養的時候,所有的佛菩薩都是自心流露、自心化現的。」第三,師尊說:「當我在為弟子摩頂加持的時候,我都是看著自己的佛性。」
這些話都指向一個東西,這個不能講的東西就是—「此觀若成。悉於中現證本尊身」。其實,應該只要講:「此觀若成。現證本尊身。」
我們先不談這裡面的祕密,我們就談從「此觀若成」到「滿足普賢一切行願故」,這裡講的是什麼?請看這一段經文的最後—「若歸本則是密嚴國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事」,這前面講的總結就是這一句話。
「密嚴國土」講的是毘盧遮那佛的淨土,之後還講到「等流身」,如果說「等流身」就是指佛菩薩所示現的任何形體,那麼,一切諸尊都是密嚴淨土所化現的等流身。講白了,意思就是—我們都是大日如來的等流身。
「等流身」也就是「等同身」的意思,有些經典是講「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平等身」,都是相同的意思。所以,師尊在講孔雀明王法的時候說:「孔雀明王是大日如來的等流身。」意思就是「相等、一樣」的。
「十方國土。若淨若穢。」十方國土當然有淨有穢,「穢」就是指我們這個五濁惡世、裟婆世界。日本德川家康打仗的目的就是因為他覺得這個世界是穢土,他的旗幟上寫著「厭離穢土.欣求淨土」,穢土是哪兒?就是指我們人間、三惡道。其實,三善道也是穢土,因為它畢竟不是佛國淨土。
— 待 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