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止念,才能止「痛」(二)
文/蓮曉上師
還是這一句,觀而自在,便是觀自在菩薩。
不是誰是觀自在菩薩,而是人人都是觀自在菩薩!
毋容置疑!
光是說、光是喜歡聽「心靈雞湯」(大道理),是難以做到止息念頭的哀苦的。
唯有強化修行,猶如金剛在日日煉就當中。
最終,才能產生越來越好的「隨來隨止」的大能力。道理與證量合而為一。
能止念,才能止痛。
證佛性,才能我淨常樂(大圓滿)。
精神的痛,都是由於念頭:
受現象的對比及其變化無常所左右,而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想出來的。
都是無根的雲,很虛幻的迷象。
當中的愛恨得失,讓很多人著迷。
人們沉迷在掀高沖低的覺受刺激當中,而遠離了當初的空性。
但不用擔心 ,某時某月某年,雖然看不見太陽。
可事實上,它一直都在。
雲朵一開,又再見臉兒了。
一切又歸如常、暫且無事,也是會有的。
十法界任何生命與事物,都出自於一個宇宙大意識。
所以平等無別,同尊而一體。
只是無極幻化太極之後,便人以性分、物以貌別地:
以反向的角度、角色、情形等而進行演化。
互為傷害、互為利好、互為補充、互為取代的遊戲幻歷罷。
所以不必討厭什麼、對抗什麼。
越討厭越對抗,越會加強對方「進攻的興致」。
自然界力量「勢均力敵」的平衡原理是:
此消彼長,誰也勝不了誰。(自然,痛苦也不會一直「獲勝」。)
本質空性,沒有誰是誰非。
對比的雙方,是「沒有彼、則無此」的關係:
沒有惡,連善也不存在。
割除了缺點,優點也不存在。
無敵最寂寞了。
無煩惱,歡喜也是寂寞的。
這等於所謂美,如果從此沒有了不美的對比,也是件可怕的事。
因為有萬象對比互動合一的共存,才能擦新出:
每天如幻的「存在感」!
下棋都是互相「進攻」的。
凡向前進的,必須遇到阻撓、爭纏、吞噬…
全讓路於你,你下棋還有什麼意思?!
所以,世上沒有什麼非討厭不可的事。
不識其幻,才是痛苦的根源。
不必對抗痛苦,它是個幻來幻去的品種。快樂也是。
我們務必學習「一心不受其亂」的如來,以「如來如去」而不動的幻心以應對之。
不必消滅什麼。
因為它們都不是真實的存在。
唯一真實的存在,是能夠展現它們幻存的所謂佛性。
佛性「支援」了它們的幻在幻演、幻感幻受。
但卻從來不住(住之不住)入其中。
好像根與杆葉的關係。根從來不會誤認自己只是杆葉。
當妄念想要全滅了對方,那你就什麼也不是。
所以有位藏密堪布說:煩惱是必須的。
這就是「不離」,但同時「不住」。
空性(佛性)不是頑空。
但祂包含虛幻的頑空、頑有。
滅了黑暗,星星、月亮也一併消失。
感恩黑暗吧,讓我們得以體驗光明!
感恩痛苦吧,讓我們得以體驗到沒有痛苦時的舒適與快樂!
妙有不是不好,那就是僅供:
用於無執的體驗,而不是迷執在角色情景裡的。
幻敵幻痛不是壞事。
壞事,是你已然愛上並入迷於某只棋子之中:
不再是下棋的那個人(自主的觀察者、旁觀者)。
而誤認為自己是個「帥」,好多人正想謀害朕;
誤認為自己是個「馬」,好多人正想騎自己;
誤認為自己是個「卒」,一直是貧下中農,因癩蛤蟆永遠吃不到天鵝肉而懊惱。
迷入於自己棋子的角色,自然會出現被對方、被痛苦吃掉的絕望。
在大幻化網中的「現實」元世界,還是:
當知其幻,知幻離幻。
在任何元世界中,菩薩依然萬古不變地:
苦過你的苦,所以要更慈;
樂過你的樂,所以要更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