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耶上師—講《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
(文接二五五期)
「若願成瑜伽中諸菩薩身者。亦名發菩提心。」意思是如果真的成為了天人、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但這對於一乘法、佛法、佛果、佛乘來講,都不叫究竟!菩薩也不是究竟!你可能到人天,可能去享阿羅漢、辟支佛的禪定、禪味之樂,也可能去享受菩薩之樂。是不是就這樣結束了?沒有!因為就算不小心沒有修成佛,還是叫做發菩提心。因為你有努力了,你不是只有發這個願;當努力去做了,不管結果如何,在祖師的觀點,這都叫做發菩提心。因為發這個心願,都可以幫助我們在未來可以成就。這個就是經典跟師尊所說的,你的「見地」的問題。
見地立得很高,就算不成,沒有關係!但如果你的見地立得很低,很容易達成,可能就很容易停在那邊自滿。見地要立高一點。「見由高降」—見地立高,由高下來;「修由低起」—修行要由地基開始紮根。所有的「加行法」、「資糧道」統統要做,該累積的福慧資糧都要去累積;該持戒的、該布施的、該忍辱的,統統要做,沒有不用做的。也許成佛主要是要有慧,可是福也不可以少,有福就會有機會親近善知識。
就算只是成就了人天福報,只是成了菩薩,都算是發菩提心;因為都已經去發願,也去行願了。也許自己最後所證得的,不是一個圓滿的,但至少都在這個菩提心的引導之下,努力去做了,所以都可以肯定。
「若願成瑜伽中諸菩薩身者」,如果依這個誓願修行,修成了「金剛頂瑜伽」裡面的菩薩,你都算是發菩提心。這裡為什麼講「菩薩身者」?其實佛跟菩薩都沒有我們這種的物質色身,我們的身體叫做業報身,也就是我們的色身,這個身體是會毀棄、要捨掉的。但在這個身裡面還有一個佛性的東西,那個叫「勝意光明」,那個叫「法身」。
你會修出自己的幻身,就是佛的報身、菩薩身,然後我們離開這個身軀的時候,是那一個幻身、報身離開這個身軀,並不是我們這個色身離開。所以這個「菩薩身」講的不是有形有相的物質色身、業報身或者識具身;這裡講的是佛菩薩的身體,就我們的角度是幻身—如夢如幻、如虹光一般的身體,就祂們的角度來看,那個就是祂們的身體,祂只是一個光而已,光人、光身。
「何者謂此諸尊」,我們要用什麼來形容這些因為發菩提心而修成人天、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的呢?祖師講:「皆同大毘盧遮那佛身。」就算只是修行成人天福報、阿羅漢、辟支佛,甚至菩薩,但我們本來就是大毘盧遮那佛身所演化出來的,我們都是毘盧遮那佛的化現,我們跟毘盧遮那佛都是一樣的,就是大日如來。就算沒有成佛,祂們的本質還是大毘盧遮那佛身。
就算這一世沒有成就,誰說下輩子不會有?就算下一輩子沒有,誰說下下輩子不會有?我們都已經不知道轉世多少次了。誰知道我們認識的人、認識的師兄姐當中,不會有人因緣成熟,在這一生就成就了?都有可能啊!顯教說要三大阿僧祇劫,也許你這次轉世就是三大阿僧祇劫滿。
我們看到一個在這一世剛開始修行的人,也許他過去世已經修行了很久很久了,只是我們都不知道!誰曉得?任何人都有可能在這一世即身成佛。如果這一生會這麼精進修行,絕對不是第一次;如果是第一次,不會是這麼的努力。「皆同大毘盧遮那佛身」,這些修行沒有成就的,其實本質上還是大日如來的變化,都是一樣的!
所以祖師說:「如人貪名官者,發求名官心,修理名官行。若貪財寶者,發求財寶心,作經營財物行。」為什麼一定先發願?就像我們想要賺錢,整天躺在家裡,嘴巴張開,錢就會從天上掉下來嗎?一定要去工作,存了第一桶金,再拿這一桶金去錢滾錢;為了存這一桶金,一定要努力工作,努力去學投資理財的知識,有這些做基礎,才有可能去得到金錢嘛!一定要先想:「我要賺大錢!」連賺大錢念頭都沒有的人,很難賺得到大錢。
你一定先要有「想賺大錢」的一個心願、志向,那你自然就會去學習怎麼賺大錢的方法,會努力工作。如果想要當官,一定要想辦法去考公職,或者是去選舉;如果想要有名望,一定要做些有名望的事,才會讓你擁有名望。
要先「想」,才去「做」,做了以後有沒有成果?不曉得!但可以肯定的是,沒做就真的什麼都沒有。我們整天喊人間好苦啊!然後呢?要去努力啊!努力了不一定能解除這種苦,但至少,我們努力了,就有機會。「坐而言」很好,但是要再加上「起而行」。
祖師講:「如人貪名官者。」如果有人想要擁有名聲,想要求個一官半職,當然要升起「我想要擁有名望、擁有官位」的意念嘛!有了這種意念,然後再做可以讓我們擁有名望跟官位的行為,我們才有可能擁有名望跟官位。同樣的,「若貪財寶者。發求財寶心。作經營財物行。」如果你喜歡金錢,當然要發一個心—我要賺大錢;發了這個求財寶的心之後,當然要去努力的去經營財物。
— 待 續 —